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 英国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 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虽然该白皮书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概念, 但溪低碳发展模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长远目标和路线图, 希望把英国转变为一个低碳经济体, 并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全球发展。此后,其他欧洲国家及日本也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的设想。
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 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
碳排放量( 即
碳强度) , 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 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 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 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 减缓
碳足迹, 实现低碳生存。
可以认为,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它的核心是在
市场机制基础上, 通过制度框架和
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 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 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
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 并促进整个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特征: 一是经济性, 包括两层含义: 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下降。二是技术性: 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 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三是目标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