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势必将导致全球制造业发生重大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 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目前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位于世界前列, 可见中国未来“
减排”压力巨大。
未来中国工业发展将面临以下严峻的挑战:
一是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 仍需要大力发展工业, 而工业对能源需求量大, “高碳”特征突出。如何处理好发展工业与“减排”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企业需要切实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是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非常有限。在
电力中, 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 火电占比达77%以上, 而每燃烧一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的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因此, 要限制火电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对中国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三是作为发展中国家, 制约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落后的科技水平和有限的技术研发能力, 这也是我国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 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这样一个巨额投入, 显然是中国的沉重负担。
四是对中国“十二五”工业规划的启示。第一,努力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使我国的产业链向附加值较高的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
第二, 充分重视和应对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的突起对我国工业形成的挑战, 要充分发挥我国工业已经形成的优势, 提升我国工业产业结构。
第三, 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力争在乘用车
市场上, 以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 从而打破国内乘用车市场被外国品牌垄断的局面, 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 要紧紧追随全球产业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力争使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第五, 信息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所以在“十二五”期间, 仍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第六,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应更多地面向国内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功不可没。但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 出口企业遭受到较大冲击, 而产品面向国内销售的企业受到冲击较小。目前, 次贷危机仍然笼罩着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尚待时日, 次贷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会持续到“十二五”规划初期。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难度加大, 所以在未来我们要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工业增长。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国内最大需求和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是城市化, 所以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融合, 走向城市集中的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城市化带动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增加, 从而解决“三农”
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七, 鼓励企业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 , 在国外投资办厂, 在主要销售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 建立经贸合作区, 积极推进海外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建设, 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 大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 提升我国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八, 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发展低碳工业。危机之后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与技术革命的出现是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未来的国家力量的对比, 并决定全球经济格局, 抢占制高点, 大力发展低碳工业势在必行。低碳经济既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