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较少,而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又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并逐渐系统化。现阶段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
节能减排技术等的研究和实践较多,这些多是基于技术领域的研究,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
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
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指标范围的界定,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不能包罗万象,主要看是否促进了减碳和固碳这一目标,尽量使指标体系简化;二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指标必须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控制和操作;三是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四是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设想,但大多停留宏观的目标层上,缺乏有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笔者认为只有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明确低碳城市内涵、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中,并推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创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