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个人碳账户有什么用?我们的个人碳资产现在能交易吗?

2022-11-22 16:40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乔建华

广东省将碳普惠和扶贫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扶贫贫困村,开发省级碳普惠,定向签发普惠CER110万吨,为精准扶贫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中信银行于今年3月推出面向个人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上线,成为首家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个人碳账户的金融机构。

支付宝蚂蚁森林则多年来通过鼓励用户积攒绿色能量种树,激励了普通大众参与碳减排的同时,也为地区生态带来了改变。

……

近年来,我国政府、企业、平台、金融机构等积极开展碳普汇、个人碳账户、个人碳减排等实践,为促进个人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

这其中,建立个人碳账户时常被提及,成为“时髦”词汇。而伴随建立个人碳账户这一话题的,还包括个人碳账户积累的积分是否可以参与碳交易,什么时候才能交易等等。本报记者将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进行探索。

为何建立个人碳账户?

通过消费侧助力产业链绿色转型发展很有意义

“个人碳账户是通过监测个人碳排放或者有效的碳减排数据,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监管个人碳排放或者实现碳减排数据权益兑换,最终实现个人碳管理的账户体系。”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碳中和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个人碳账户”研究课题组组长吴宏杰在分享《个人碳账户研究设计》课题成果时介绍说。

建立个人碳账户的本质,是推动个人拥有减碳意识并落实低碳行动,最终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上述个人碳账户的定义中,实现碳减排数据权益兑换,即对个人碳减排赋予价值,这也是个人碳账户能够进一步激励个人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一大因素。

“双碳”目标确定后,在“双碳”1+N政策体系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内容屡见不鲜。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被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内容。

吴宏杰介绍说:“全民总动员,有助于‘双碳’目标早日实现。个人碳账户的设立有助于摸清个人碳底数,让个人的低碳行动有据可依,聚焦消费侧的减碳场景更加完整。”

“中国乃至于全球的城市要更美好、更低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对个人来说,通过消费侧助力产业链绿色转型发展很有意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纪珍告诉本报记者。

建立个人碳账户难点在哪?

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机制并不健全

据吴宏杰介绍,根据个人碳账户追踪数据的方式不同,个人碳账户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个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个人碳账户,类似现在我国对电力企业的管控,即有了总量指标,每个人在不能突破指标的前提下开展碳减排行动。

另一类是收集用户日常行为的碳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换算成相应的碳减排数值,通过商家权益、政府补贴、公益等形成激励个人的碳减排,最终从消费端引导社会低碳发展。

个人碳账户种类不同,设立流程时的关注点也不同。

“基于个人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个人碳账户设立流程,本质上仍然基于总量控制的碳交易理论,其有效运行要保障配额分配的公平,监测数据的准确以及机制的健全。这些保障机制里面包括法律依据,有总量目标与覆盖范围,分配方案、登记交易系统、交易制度、惩罚制度等等。”吴宏杰介绍,另一类个人碳账户的设立流程基本是四步,包括定义有效减碳情景、采集活动数据、量化减排以及正向激励。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指出:“就数据采集来说,中国在做个人碳账户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方面走在全球的前列,我们对个人行为的数据、交易数据的采集具有便捷性。”

但目前,个人碳账户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哪些类型的个人碳账户,相关机制都不健全。最大的瓶颈是碳排放数据监测与测算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碳账户核算标准未统一,评价应用规则不够完善,以及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与滥用等数据安全问题

个人碳资产何时能交易?

需要重启ccer之后,开放个人碳账户交易功能

“像中信银行、蚂蚁森林这类的个人碳账户,通过已有的平台,对用户低碳数据进行采集,推广和普及程度比较快,其变现途径一般靠积分兑换一些礼品、服务、权益,因为还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和边界,真正要进入碳交易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清碳技术(无锡)有限公司CEO 崔伯龙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10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正在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市场建设。据了解,CCER分为企业自愿减排和个人自愿减排。我们常说的重启CCER其实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自愿减排。包括光伏、风电等都属于企业的自愿减排措施,通过CCER这个市场交易机制可以变现。

“重启CCER之后,未来,经营个人碳账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个人加入碳市场,低买高卖做中间商,通过建立一个碳账户进行操作;另一种是个人的一些节能减排的行为想要变为碳资产,通过第三方的机构核定,然后建立一个碳账户,用于存储自己的碳资产。”崔伯龙告诉记者,“但这要在重启CCER之后,看国家是否会愿意在个人碳账户里面开放交易功能。”

崔伯龙进一步分析道:“即使国家可能会在CCER这个大的框架里面分出一个板块,专门做个人碳账户交易,这也要等到整个碳交易现货市场建立起来并且具有了金融属性以后,才可能被提上日程。现在广东有这个试点,允许个人的减排量进行交易,个人是没有碳账户的,都是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去进行交易。”

但已有的共识是,个人碳账户将成为一个人的无形资产。目前,我国各地、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出的个人碳账户激励,已经吸引了不少人使用自己已有的碳资产(积分)进行权益兑换。而如何在未来赶上更大的风口,需要每个人立足当下,树立起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