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行业宣导(电视电话)会议,宣传动员绿色保险发展工作以及业务统计工作。
什么是“绿色保险”?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
比如,
电力行业是中国实现碳
减排的重点行业。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财险近日签发国内首单CCS/CCUS项目碳资产损失保险(简称“碳捕集保险”),为中国华电集团下属一家发电企业提供碳资产损失保障。未来如果项目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致使所使用设备或相关财产遭受损坏,导致项目所捕获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未达到项目设计运营目标,保险公司将对由此产生的碳资产损失提供保险保障,助力企业安心实现降
碳减排目标。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银保监会明确绿色保险定义并建立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将发挥保险业支持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绿色保险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绿色保险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品数量的增加、服务范围的拓展上,更体现在行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上。近年来,保险业在绿色保险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不断丰富和扩展绿色保险的内涵外延。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和共识,使得绿色保险的评价和考核工作不易推进。此次银保监会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绿色保险的明确定义,并建立起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为推动绿色保险的发展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发展绿色保险,企业要积极把握机遇。保险业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发力,一方面发挥保险产品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功能,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供保险保障,助力绿色产业稳定发展,助推绿色技术新成果实施应用;另一方面,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优势,引导投资方向,撬动投资规模,为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引入源源活水。各
市场主体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特长,早谋篇早布局、早做人才技术储备,在行业转型中取得先机。
梁涛认为,保险公司在绿色保险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打破惯常以产品为维度的统计方式,改变对所服务客户是否“涉绿”掌握不充分、标识不到位的现状。发展绿色保险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更是一种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加快调整发展规划、业务方向,主动提前布局,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保险机构在绿色保险业务方面已经开展了有益探索。
记者从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了解到,2021年时,中国人寿就成功为
福建龙岩市新罗区300多万亩林地提供了“
碳汇损失风险保障”,落地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为保险推动绿色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除了福建外,中国人寿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目前已落地
广西、
云南、
甘肃等多个省份,累计为近千万亩森林提供超1亿元的风险保障。中国人寿还陆续创新推出了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农业碳汇保险、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等,填补了国内多个生态系统碳汇保障的空白。“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人寿已通过绿色保险为21万客户提供风险保障5万亿元,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500亿元。”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保险业各市场主体要自觉地将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加大资源力量投入,强化绿色保险业务培训,持续推进公司治理和业务结构体系重塑。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研究出台绿色保险相关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绿色保险
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