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变革科技创新区域发力服务民生
征集发布半个月,80多个案例参评,最后初选出20个,经过线上答辩等环节,最后确定了“2022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
12月20日,在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2绿色发展峰会”上,由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共同评选出来的“2022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正式公布。入围案例从新能源开发利用到煤炭清洁化发展,从零碳工厂建设到城市低碳实践,从绿色科技崛起到
碳普惠、
碳金融发力,涵盖面较广,基本代表了2022年度绿色发展的重大成果。农行、腾讯、蚂蚁集团、吉利、晶科、亿利、远景等企业的项目,以及
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口等地方项目入围。
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为更好地分享传播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益实践,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低碳行动,并提升案例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可借鉴性,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于11月1日发起此次征集和评选。
据了解,该十大绿色案例将选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所运营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平台中的案例文章专栏。针对符合教学案例开发的选题,将组织教师与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并进入教学案例专栏。
北投环境:倾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原东方
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崛起,这片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和经验也引起各方重视。作为众多绿色低碳实践中的一部分,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让百姓叫好。
2020年9月底,为了给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提供绿色低碳优质空间,北投环境在对腾退工业地块的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对调查中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场地创新提出了场地管理模式,原东方化工厂变身城市公园。这是国内首例大型石油化工场地通过创新管理与绿色实践的绿色修复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的国内首个风险管控项目。
北投环境创新提出了以原厂老工业遗址生态恢复为核心,多部门在园区规划、设计阶段提前对接沟通,打造“生态阻隔、生态恢复、绿色评估、应急响应”“3+1”绿色管控体系,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
问题。
这一项目累计节省70%-80%的环境治理资金,节省耗电量2880万度,折合减少2.8万吨二氧化
碳排放。项目引领我国污染场地有机更新,促进大型复杂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地块修复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体系逐步完善。这对全国来说,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蚂蚁集团:绿色计算技术解决多项行业
难题,为
节能减排建立示范效应
绿色低碳发展缘起能源革命,穿插绿色制造,最后要落脚到低碳消费。没有公众的参与,无法实现目标。此时,个人绿色行动的组织和创新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蚂蚁集团自2019年开始进行绿色计算技术创新和实践,围绕在离线混部、分时调度、AI智能扩容、算力归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攻关,并将其应用到了公司支付宝、网商银行服务器集群。项目实现了绿色计算技术在蚂蚁集团日常和双十一高峰期间的大规模应用,有效解决了大规模集群资源合理分配、分钟级有效调度、智能流量预测等行业难题,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为各行业数据中心
节能减排起到了示范效应。
截至目前,绿色计算技术在支付宝和蚂蚁集团全部业务的成功落地,极大地帮助了应用研发团队和基础设施团队提升研发和运维效率、降低成本。日常运维整体提效超过50%,全局基础设施单次升级的人力成本下降超过95%,整体效率提升6倍,为公司每年节约人力数千人。绿色计算技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通过该技术在蚂蚁集团的应用,仅2021年节电超过43807.19MWh(1MWh=1000度),减排27727.48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支付宝节电15596.96MWh,减排9734.35吨二氧化碳当量。与此同时,蚂蚁已承诺向外部开放7项专利,为各行业绿色架构体系建设提供典型示范。
蚂蚁集团积极探索技术发展与创新之路,在应用服务架构、调度架构、云原生架构、安全可信架构设计及演进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绿色计算技术在支付宝和蚂蚁集团全部业务的成功落地,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晶科能源:N型技术领跑行业,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
新能源技术发展,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就一个具体行业而言,太阳能光伏产业也正在进行这样的技术迭代。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从P型技术向N型转型的关键时期,晶科能源主导的N型TOPCon技术和产品创新,相较同时期其他技术具有效率上限高、降本空间大等优势。
晶科能源当前拥有行业最大的N型产能,也是行业首家建成10GW(吉瓦)以上规模N型产品生产线的企业。该公司于今年年初首期投入的16GW大尺寸N型TOPCon产能已经实现满产。此外,晶科能源继续大力投入效率更高、成本更优的二期N型TOPCon产能,包括尖山二期11GW高效电池项目,以及
青海西宁一期20GW全球最大N型拉晶项目等。
晶科能源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理念,倡导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可持续创新,主导制定了IEC等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不断拓展光伏技术的多元化规模应用场景,积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制氢、储能等领域,着力打造新能源生态圈。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1.11亿元,占营收比重6.6%。在电池片转换效率和组件功率方面已经累计20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在过去两年里连续6次打破N型TOPCon电池世界纪录。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这也是行业首家完成100GW这一里程碑式出货体量的组件制造商。100GW,这意味着全球已安装的太阳能组件中,每10块中至少有1块是由晶科能源生产。100GW组件意味着,每年可以生产清洁能源
电力约1300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252万吨,相当于植树约70.2亿棵。
腾讯:打造
深圳首个碳普惠授权运营平台,运行一年服务百万用户
为积极响应国家
碳中和议题,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指引下,腾讯联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
排放权交易所,历时十个月促成首个政府认可的
公交/地铁
碳减排量科学测算,打造深圳市首个碳普惠授权运营平台——“低碳星球”小程序。
今年12月12日, “低碳星球”完成首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这也是深圳市民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的首次交易。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监管下,经
第三方核查机构核证后,“低碳星球”将用户积累的减排量挂牌至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并完成交易,以地铁乘车券的形式全额返还用户。过去一年,超100万深圳市民通过“低碳星球”积累碳积分,记录公共出行减排量。
低碳星球运用数字技术让用户的低碳行为可以科学量化成碳积分,还可以通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将碳积分兑换成实实在在的权益并返还给用户,形成完整的碳普惠闭环。从鉴别用户行为到核算碳减排量,再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最后实现碳积分兑换,探索出了一个“人人可减碳”到“人人碳普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武汉:培养双碳产业沃土,打造武昌区碳金融集聚示范园
武昌区碳金融集聚示范园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一轴一带多园”金融产业格局的核心地带。园区总建筑面积约7.87万平方米,办公楼层面积约4.87万平方米,总体投入达9亿元,设有碳金融集聚区、碳
市场服务区、
碳管理咨询区、碳科技创新区、碳产业发展区五大专区,是武昌碳金融集聚区的核心园区。
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为国有区属双碳产业服务公司,作为创新金融服务载体,承接气候投融资及绿色低碳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低碳项目投资等综合碳金融服务,为低碳产业链及碳金融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支持。
园区集聚各类双碳产业主体,
碳市场机构要素齐全,助力降碳减排协同增效。一批
碳交易、碳金融、碳科技、碳资产、碳核查、碳咨询、碳评级等领域的入驻企业代表,在绿色低碳技术、节能环保实践、能源行业资源等方面已形成显著优势,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机构的集聚区,并且形成强大的乘数效应,为带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贡献。
亿利资源:立体光伏治沙,大漠里的双碳先锋
亿利集团30多年来协同当地政府和农牧民治理绿化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治沙样本”,亿利库布其生态示范区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亿利光伏治沙从最初10MW开始探索起步,在库布其地区不断创新立体化、规模化、生态化、绿色化的光伏治沙模式。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利用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实现“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低碳产业”。
落实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推进新能源产业的总体布局,依托库布其沙漠丰沛的风光资源和沙漠生态成果、土地空间优势,联合多家央企、国企、民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低碳产业投资平台,共同投资建设“亿利库布其阳光谷低碳产业基地”,创新“沙漠治理、风光发电、储能开发、光热发电、氢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风光制氢、绿氨绿肥、绿氢绿醇、绿电替代、光伏现代农业、光农数字运营”多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上游绿电、中游绿氢、下游绿氨绿肥绿醇”独具特色的亿利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并向西部沙区乃至全球推广复制。
截至目前,已成功实施了91万千瓦的光伏治沙项目,完成投资50多亿元,治沙面积100平方公里,每年发电12.5亿度,累计发电量达30亿度。亿利库布其沙漠治理核心区域经过30多年,植被覆盖度从不足3%增加到现在的65%,生物多样性从123种增长到动植物530种,沙尘暴频率从一年50多次下降到1次。
远景科技: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
远景科技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创“零碳产业园”模式,于鄂尔多斯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联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知名
认证机构必维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与SBTi科学碳目标的要求一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于2022年4月8日正式建成投产。
远景打造的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基础单元,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创造千亿元产值,有助于中国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远景创新打造的零碳产业园模式,不仅推动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升级,还将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摇篮、平台和基石。基于在鄂尔多斯的成功实践,远景正在全国多地推广和落地零碳产业园。此外,中国零碳产业园模式正陆续在英国、西班牙等国家落地,为当地可持续经济、就业、环境带来深远影响。
未来十年,远景将携手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这将成为绿色新工业革命重要引擎。初步估算,到2030年,每年将为地球减碳10亿吨,相当于日本的每年碳排量。
吉利:深耕甲醇产业生态,探索汽车低碳发展新路径
汽车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是多样的,不仅包括电动化、氢燃料电池化,还包括传统能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可替代能源的开发。
吉利控股集团从能源安全、绿色低碳出发,深耕甲醇燃料汽车17年,形成核心技术专利200余件,开发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在内的20余款甲醇燃料车型,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吉利甲醇乘用车已规模化运行超2.7万辆,总运行里程近10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
2022年,吉利战略投资的绿色低碳甲醇项目实现产业化,利用副产的焦炉气及年捕集16万吨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年产11万吨绿色低碳甲醇,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搭载全新一代1.8L醇电混动发动机和混动电驱,拥有40%的节能率,百公里醇耗低至9.2L,每公里出行成本不到3毛钱,同时相比传统汽油车减少了42%的碳排放。全新甲醇重卡搭载新一代13L甲醇发动机,能耗进一步降低,动力可达430/460/480马力,经济性优势突出,燃料成本相比柴油重卡可节省18%-32%,相当于每公里最多可节省1元钱。这一切,为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及汽车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农行湖州分行:“两山”理论催生“湖州模式”,绿色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分行是总行绿色金融改革试点行和湖州市首批碳中和银行建设“双试点”。该行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有效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湖州模式”。截至9月末,三农领域绿色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
农业银行密切跟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在湖州成立全国性银行首家二级分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设立3家县域绿色专营支行,组建49支驻村团队,打通县域绿色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制定“点绿成金”绿色金融三年行动计划,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从战略层面纳入发展规划,从目标、路径、考核激励等制度层面夯实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制定“十四五”时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领域贷款新增不低于800亿元,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今年新增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类贷款近50亿元,为湖州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目前累计支持县域绿色产业企业超500家,贷款金额200多亿元,让绿色发展成为融资资本,充分发挥了绿色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要素引导和杠杆撬动作用。
张家口:氢能公交大规模使用,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
张家口市积极抢抓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以筹办举办冬奥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为契机,大力推广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应用,谋划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为此,张家口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在国内率先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规划
政策体系。此外,围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加快建设氢能产业研发、生产、示范中心,初步形成全产业发展格局。立足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功能定位,大胆创新,切实形成强大产业创新竞争力。
2019年,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科技部等联合授予张家口市“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示范城市”荣誉称号。2021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价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公交运行车队。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为全面践行绿色办奥理念,张家口核心赛区全部使用氢能车辆共710辆,首次实现奥运史上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助力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
张家口示范运营经验表明,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已具备在高寒地区推广条件。张家口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优势,以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动氢能多元化应用,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氢能利用成本,最后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