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工发组织武雅斌: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应相互支撑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每一个产业都有重做一遍的必要。各行各业在面对零碳化时,都需要新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的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
北京)主任武雅斌表示,要通过“创新驱动进步”,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双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
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普遍共识,也已成为当下国际合作的焦点。
武雅斌提到,发达国家大多已实现碳达峰,结合这些国家的路径可以发现:碳达峰是随着产业结构转型而实现的,比如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或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等;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在实现碳达峰后才开始转型发展,在达峰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大减碳的压力,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们在后续减碳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投入的成本都很大;在碳中和过程中需要重视解决经济增长和能源减排的关系,要保证减排目标不能压垮企业,“这些国家实现碳达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以及现成的技术成果,中国都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
武雅斌称,应平衡经济增长和能源减排的关系,中国政府应通过设置
政策过度期、加大支持措施力度、鼓励和扶持零碳和减碳技术等,减少能源转换和减排对产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产业和企业是减碳中的主角
实现真正的“双碳”目标和能源变革,行业是核心,企业是关键。武雅斌提到,
碳排放的关键行业包括供给侧的能源
电力行业,和需求侧的工业制造、
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在中国,这四大"金刚"合计占碳排放总量的94.2%。因此,要抓住关键行业,特别是充分发挥行业中领军企业带头和示范作用”。
具体来看,“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所有企业,特别是私营部门发挥力量和调动资源,从“要我减碳”到“我要减碳”,将绿色发展变为
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和自觉行动。
同时,他也表示,不能忽略中小企业的作用。在价值链全球化的今天,许多企业都拥有复杂的供应链。只有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包括占全球企业的90%的中小微企业都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做到全价值链减排。目前很多中小微企业在信息披露、愿望及实力方面都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引导,循序渐进。
那产业应该如何转型呢?武雅斌表示,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角度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节能减排,有助于解决减排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数据不充分
问题两大核心
难题,可以科学评估减排效果和相关经济影响。另外,数字基础设施还可以提升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加速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相互支撑,“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