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碳减排定价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2022-12-26 10:22 来源: 新华财经

  23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主办的2022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在昆明举行。峰会以“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新格局,全面勾勒昆明绿色产业战略布局与发展成效,聚焦绿色金融助力昆明“8+N”产业发展,构建“基金+绿色产业”共赢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绿色经济标杆集聚地,推动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在论坛上发言指出,碳减排技术在“十四五”进入像石化化工,包括民用航空钢铁等行业后,通过碳市场碳减排给予了明确的价格预期,每减一吨碳可以得到回报利益,将提升市场主体对低碳技术的研发需求。碳减排技术回报将助力企业低碳转型,促进企业碳减排。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震:大家好!非常高兴出席“2022年绿色金融国际峰会滇池论坛”。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看二氧化碳的浓度是421,我们看一下工业革命以前,在1750年二氧化碳浓度是275,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于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可以说极大地提高的生产率。在人类社会大繁荣、大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是气侯变化问题。工程院有一个数据,我们国家有88%的二氧化碳来自于能源系统,因此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我想非常重要的是面临一次新的绿色能源转型。

  一起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若干次的能源转型,首先可以看到人类首先从学会钻木取火开始学习对能源的使用,然后进入到农业时代农耕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又发明了蒸汽机,然后进入到煤炭为主的时代。再进一步由于法拉第发明了电池感应,然后发明了电动机、电话等等,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也进一步引发了煤、使用、天然气的大规模使用,所以很多国家进入到油气为主的时代,由于也进入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未来我们走向何方?我想大家有共识,未来走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全新时代,也就是零碳时代,也就是到生态文明的时代。

  今天重点讲讲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人类能源绿色转型的四个特征:一是变革性的、颠覆性能源转型。我们首先看一下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我们将近85%发生变化,我们核能占到15%多一些。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60年到碳中和的哪一天,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非化石能源要占到80%以上,而化石能源在15%以内,这就是变革性、颠覆性的能源转型。

  我们发现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基于地下资源禀赋的开放利用走向技术开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所谓的地下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开发利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数据,要占到全球煤炭总量的75%,石油储量的20%,天然气储量的27%,所以由于产生了经济的一系列问题,而未来我们走向主要是基于技术创新,每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大家得到的风光水电资源,我们是基于技术创新更多风和光转化成绿色电力为人类所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这是变革性、颠覆性的,走向可再生能源,这是主导的能源转型。

  我们可以看到前几次能源转型,我们是从新材走向VR为主,我们主要是因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由于造成人类开始大量使用煤炭,而我们这样一次能源转型,我们政策主导,首先从国际上看在联合国气侯变化的框架公约下,我们可以看《巴黎协定》《气侯协议》等等,可以说减排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共识的一件事情,我们了解不仅有140个国家已经宣布在2050年前后实现零碳。

  从国内来看,2021年由党中央发布了《有关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由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就是“1+N”。然后像发改委、工信部等等都在发相关的文件,我们来说国家在稳步有序的推进“双碳”进程,加快构建国家和地方“1+N”体系。

  然后再来看是一个科技驱动的绿色转型,首先看到这次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系统,而这样的能源系统我的理解是应该是一个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新能源+储能,然后化石能源作为保障性能源,然后构建这种高度电气化是清洁、零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样的能源体系是要迈向碳中和目标,我们的技术进步将获得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一种战略性的支撑。我们可以看到经常讲新能源要走向主体能源,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变革技术就是新型电力系统,它是新型电力为主体,包括我们在源端要除了风光以外,水和火的技术,然后在负荷端、消费端有更多的虚拟电厂,然后由于可再生能源是波动性、随机性,储能非常重要,我们要中长时各种储能技术的方案,然后我们需要更多的智能网,包括局域网等等技术变得十分关键,作为绿色能源转型,我们的技术,特别是变革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不可或缺。

  另外一方面的特征是市场也是关键的,我们这个市场大概支撑我们的能源转型和“双碳”,其中最重要的是碳市场,这个碳市场大家知道去年已经正式开启,从目前来看在电力行业,今后在“十四五”进入像石化、化工,包括民用航空、钢铁等等,非常重要的是通过碳市场对碳减排给予了一个非常重要一明确的价格,就是你每减一吨碳可以得到利益的回报,由于必然会提升对低碳技术的研发需求,碳减排技术可以得到回报,由此助力低碳转型,也促进企业的碳减排。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碳市场、碳配额,未来还会有碳税来提高化石能源的产品,排碳的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减碳的收益会越来越大,溢价越来越小,由于会带来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另外是市场自身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能源转型和“双碳”,其中另外一些市场是能源市场,能源市场最重要的是经常包括能量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能量补偿机制等等,最重要的还是要还原我们作为一个商品的属性,那么通过电力的价格来反映我们对市场、对电力稀缺的程度,大家知道去年12月是不少地方,今年也有出现了一些拉闸限电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看到首先应该理顺电和煤的价格应该区别于大面积拉闸限电的情况,未来更重要的是构建新能源为主体,这样的情况我们看不见的手是不可或缺的,怎么利用电力市场在能源资源的配置当中的作用来推动我们的新能源为主体的全新能源系统供电非常关键。

  今天我们讲到绿色金融,我想市场自身,我们在能源转型方面,绿色金融不可或缺、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能源的绿色转型将会催生大量乡新能源、光伏、风能、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燃料、储能、碳捕捉、碳利用等等诸多领域装备和基础设施有一些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同时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包括像碳信用、碳信贷、碳保险、碳期货等等都孕育而生,另外我们知道ESG在重塑我们的价格,它对我们的产业转型、能源转型带来,比如资金流、成本等等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也会带来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绿色转型当中的一种赋能作用和支撑的作用。

  因此,我想说在这样一种碳中和愿景下的转型,我们可以看到政策辅导、科技的驱动,包括市场的支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三者环环相扣,不可或缺。所以我经常讲面向碳中和能源转型绝不仅仅是能源问题和技术问题,他们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能源转型的路径需要政策、技术、市场进行多层面的科学设计和决策。

  最后我想说过去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并不是用完就完了,所以我们要面向我们的碳中和,我想这种变革已经发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变革当中找到我们大家每一个企业的机遇,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党中央的健康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