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森林碳汇或将面临哪些挑战

2014-10-31 13:52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中国碳交易网讯:森林的碳汇功能及其协同效益,为林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要将这种机遇转换为现实,尚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可利用资源总量的约束。地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扩张、工业发展、道路建设、粮食生产等,都需要土地毁林在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人口增长对居住和工农业生产用地需求增加的结果。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与道路体系已较为完善,人口水平相对稳定,因而不仅没有毁林现象,而且森林覆盖率还略有增加。发展中国家则正好相反,这也是为什么毁林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不仅土地面积,而且水资源也形成一个重要制约因子。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工农业生产与林业的竞争更为明显。中国新疆塔里河流域的大规模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取水,使得塔里木河中下游断流,成片的胡扬林干枯死亡。

       第二,森林碳汇作为一种缓减气候变化的手段,必然要与其他手段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上存在竞争。森林生物量属于碳排放中性的可再生能源,而水电、地热、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则属于无碳能源。所有这些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均需要一定的地表面积来实现能源的汇集和转化。

       由于森林及其他生物质能的碳汇功能的实现具有土地空间利用上的排他性,只有其单位面积的减排(固碳)量高于其他选择、单位碳的减排成本低于其他选择时,森林碳汇才具有竞争力。而且,能源作物种植(如油料和甘蔗作物作为发动机燃料的生产原料)如果不与粮食种植竞争的话,势必要与森林碳汇的拓展经营形成竞争。

       然而,增加森林碳汇也存在各种抵销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林业用地具有排他性,森林碳汇便存在机会成本,即放弃该林业用地用于其他减排手段如风能、太阳能而实现的减排。第二,对非碳汇林地的压力。这是因为,对一片森林加以保护,以增加森林碳库存量,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并不会因该林地的保护而减少。这样这种需求压力便会转移到未受保护的林地,毁林或碳流失便出现在其他地方。这种抵销效应不仅是压力的空间转移,还有时间的转移。对一片林地今年加于保护,那么来年或数年后对该林地林产品的利用压力会越来越大。第三,市场反馈抵销效应。造林至少有两种收益;碳汇和木材。大量增加碳汇林,而这些碳汇林最终还会用于木材生产。由于市场预期,未来木材的价格由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使得工业生产用材的私人投资大量减少,从而在客观上减少森林碳库。(完)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