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10月27日,二十大后的生态环境部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我国应对气候变
化工作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积极减缓气候变化
会上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政策与行动 2022 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据李高介绍,生态环境部今年按惯例编制了《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五个方面。
李高说,《年度报告》全面总结了 2021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以及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作出的贡献;还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对此,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围绕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部署,坚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
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
市场的关系,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另外,针对各界普遍关注的今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问题,李高说,这对我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今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将围绕落实这一战略积极推动指导地方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进一步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和模式,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积极拓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同时,还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在完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强化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综合减灾防灾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合力,提升我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能力、水平。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 10月21 日,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在全面总结第一个履约周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推动新履约周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配额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
李高谈到,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是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
法规和政策体系,特别要积极推动《碳
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二是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一手抓严控严查严罚,另一手抓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三是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四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五是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对市场主体进一步开展系统的培训。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个有益补充,全国碳市场包括了一个强制的市场和一个自愿的市场。针对有媒体问到中国今年是否会考虑重启自愿减排市场,李高回应,生态环境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做好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市场稳定启动和运行搭建可靠的公共基础设施。
发布会还就今后如何继续开展
碳足迹评价、如何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做了回应。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推进重点行业产品碳排放核算细则方法研究和发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我国产品碳足迹、
碳标签的制度研究,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更加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新规则的
认证体系等。另外,与各部门合作推动《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落实,把我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起来。
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
2021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我国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情况如何?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举措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对此,李高在发布会上说:“我们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目的就是引导和促进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领域。”
李高介绍,最近几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顶层设计、试点示范、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今年 8 月,九部委联合公布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确定了第一批 23 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气候投融资的工作。
具体来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引导试点地方搭建“政银企”信息对接平台。指导试点地方积极挖掘和培育气候项目,推动地方建立本区域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立并规范项目的入库标准,确保入库项目的质量,打造气候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平台。同时,指导地方对相关投资项目
碳减排的效果开展核算,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加强碳排放信息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还将鼓励试点地方加快培育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加大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支持
第三方机构开展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价,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基于碳减排量的创新投融资工具和服务模式,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并支持试点地方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力建设,为试点地方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同时鼓励试点地方积极开拓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