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碳排放权交易并未形成统一
市场。全球范围内共有20多个
碳交易平台,交易标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期货与期权金融产品;二是产生实际
减排效果的投资项目。
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是一级市场,涉及具体减排项目开发。发展中国家对一级市场的贡献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08年,围绕发展中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0(
CDM)交易规模为65亿美元,占全部一级市场的90%;围绕发达国家的/联合实施机制0(JI)交易金额仅为219亿美元。从供需结构来看,欧洲是主要需求方,2008年占据一级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中国是CDM市场上的最大供应方,2008年占据CDM市场份额的84%,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是二级市场,具有
排放权价值发现的基础功能。受排放配额限制的国家和企业,通过购买碳交易单位来满足排放约束。配额多少与惩罚力度大小,影响着碳排放权价值的高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基于配额的市场交易额为920亿美元,占全部碳交易总额的74%左右,规模远大于一级市场的72亿美元。
国际碳交易绝大多数集中于相关国家或区域内部,市场规则多种多样,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不同市场之间难以直接跨市场交易,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高度分割的现状。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2005年成立时,碳交易总量仅为9400万吨,2008年已猛增至28亿吨,占全球碳交易总量的近60%。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对欧盟27国实行/总量控制与交易0制度,是一个欧盟内部的强制减排配额市场。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家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2008年市场规模约为3亿美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