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需要人才支撑;绿色转型,呼唤绿色职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共标识出134个绿色职业。自2015年版大典提出“绿色职业”概念以来,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铿锵步履,绿色职业不断扩容。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此类职业更是焕发出蓬勃生机。
绿色职业魅力何在,从业者们肩负着怎样的职责?其培养要求又有哪些不同?我们邀请三位从业者讲述自己的“绿色人生”,并听听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对未来人才的深情期待。
【一线讲述】
讲述人:国家电网
吉林省
电力有限公司 长春供电公司营销部员工 石浩
还记得4年前,刚刚进入公司营销部的我接到了一份全新的工作:
市场拓展与能效管理,也就是“综合能源服务员”。
啥叫综合能源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为了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全社会综合能效服务,减少
碳排放,推动经济、能源、环境高质量协同发展,而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这几年,我和同事们重点推广网上国网和绿色国网App,它们可以实现用电客户交费、办电、能源服务等业务“一网通办”,还能帮企业进行能效分析,节约生产用电成本。
2021年12月,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园负责人找到了我们。该园区计划扩建一部分办公楼,需要一份确保能耗最小化和产能最大化的能效解决方案。在全面了解园区的功能属性、企业规模、负荷特点等因素后,我们精心编制了一份详细的能效分析报告,为园区制定综合能源规划、用能优化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像这样的企业,我和同事们已经走访普查了近6000家,并通过绿色国网App生成了一份份定制版能效解决方案。
现在,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每家企业的“必答题”。而我们综合能源服务员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建立能源服务相关管理制度,提出综合能源项目管理措施。
除了企业用电,民生用电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网上国网App,可以使居民们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不仅节约电费,还能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家住师大社区的张桂祥奶奶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独居老人。去年入夏以来,张奶奶家的电费一路猛涨。一向节俭的老人十分困惑,给我们打来了电话。我上门后,结合App数据分析,很快找到了原因:两个月前,家里安装了一台空调,张奶奶不熟悉操作,自从打开后,一直忘了将它关掉。
“多亏了这小小的软件,以后用电更明白了。”老人的点赞让我很是欣慰。正是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不断增强着我们的职业责任感与自豪感。
煤提质工——“吃干榨净”,不浪费一块原煤
讲述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田庄选煤厂选煤车间煤提质工 李旭
我是一名选煤厂的运转工,也是一名煤提质工,肩负着提高煤品质的重任。“双碳”战略实施以来,我们传统能源企业也迎来了新变化。我知道,只有生产出各项指标符合需要的精煤产品,让煤在燃烧过程中不浪费、不过剩,才是真正把“双碳”战略落到了实处。
为了高标准实现节能减排,我们厂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加强用电管理,合理削峰填谷,优化系统一键启停;通过紧盯煤质波动和系统变化,严格操作控制,精准调控浮选油用量,吨煤油耗控制在0.12kg/t;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把阳光资源用到极致,新建3.68兆瓦光伏电站。
安全生产中,“稳质、降耗、提产率”始终是我们的工作方针。通过加强块煤过程管控、保持末煤系统稳定、规范浮选标准操作、精准化验数据覆盖四大举措,厂里全面提升了生产处理水平和入仓精煤品质,外销精煤优良率保持在100%。
我所在的选煤车间是我们厂的主力车间。为了确保入仓稳定、提高精煤产率,我们努力加强设备管理和过程管控,紧盯原煤煤质变化、精煤产率,根据生产数据及时调整,还提高巡检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加强操作控制,保证精煤质量。
让人自豪的是,2022年,我们实现了1000万吨达产,成为
河南省首家1000万吨的选煤厂。我们正在推进的中煤再选项目,就是提升质量效益、开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途径的一项重点技改项目。把中煤变成精煤、提高精煤产率,真正做到“吃干榨净”,不浪费一块原煤,就是我们煤提质工的承诺。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为建筑“绿色蝶变”贡献智慧
在生活中,人们有约70%的时间身处建筑之中,但是说到建筑节能和降碳路径,很少有人有直观的概念。近年来,我国建筑建设规模和室内舒适程度不断提升,为建筑业整体降碳带来了挑战和发展机遇。正是在这种国家战略需求下,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应运而生。
2008年7月,我入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恰逢当时我国建筑节能行业蓬勃发展,我便开始投入到建筑节能减排咨询相关的工作中。这个职业,具体做什么?针对建筑,我们会从其形体、平面布局、外立面和屋面、
建材使用等角度对其进行系列优化,同时对供冷系统、供热系统、供电设备、照明系统、自动化控制、给排水系统等建筑机电设备系统进行节能降碳优化,其核心目的是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舒适度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一栋建筑的全寿命期包含建设生产和
运输、建设施工、运行维护以及拆除等主要环节,各个环节均对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产生影响。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到,实现建筑节能减排是一项多学科、全流程的系统工程,要想做好这方面工作,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增加建筑、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工作不仅要理解建筑节能减排原理、看得懂图纸,还要“爬得了屋顶、钻得了风管”,在摸清每个项目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影响节点基础上,提出最适合该建筑的节能减排优化方案。
多年亲身实践,让我对这个职业充满感情。衷心希望更多人才积极投身其中,为建筑“绿色蝶变”贡献智慧。
【研究者说】
培养广袤森林的“绿色守护者”
讲述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林绿色
碳资产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于天飞
这两年,一个全新的职业——“
碳汇计量评估师”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这个职业所从事的是实现
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体来说,“双碳”工作主要包含节能、减排、增汇三个方面。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量,当“碳达峰”后,通过相应措施,将碳排放的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此时,需要采取负减排技术来实现“碳中和”的零碳愿景。“碳汇计量评估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在“碳中和”过程中对森林的碳汇潜力进行计量评估,通过项目抵消机制在国家自愿
碳市场实现自主履约。
前些年,我曾经以国家林草局观察员的身份参与了“中国
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的碳汇监测工作。我深刻感受到,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技术性非常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线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尤为重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需要吸纳更多新鲜血液参与其中,加强碳汇计量评估的专业技术培训正当其时。在我国,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的基层林调人员是一个庞大的技术群体,要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碳汇计量评估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储备“碳汇计量评估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着手编制“碳汇计量评估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此后还会推出相应的培训教材,组织专业人员实施技术培训。相信这些绿色守护者,一定会在“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大展身手。
美丽中国需要更多“双碳”先锋
讲述人: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教授 陈结
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现有科学技术储备尚不能满足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的需求,据预测,未来5~10年我国“双碳”人才需求量将达到百万规模,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好碳排放,事关企业的“钱袋子”,不仅有助于企业节能减排,还可通过盘活碳资产实现增值保值,让企业获益。放眼国际,有的国家能源集团已将电力、
化工、煤炭、运输等板块纳入碳排放管理范畴,涉及数百亿元碳资产,数据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真金白银的损失。而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既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制定气候变化
政策、开展相关项目研究,也可以从事
碳减排、
碳交易等碳资产管理工作,对于管好碳排放十分重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这个专业对学生在环境、法律、金融、化工等领域的知识储备要求也比较高,多学科交叉、通专融合是突出特点。攻读这个专业,大一是打基础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大类课程。大二至大四是专业强化阶段,主要学习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碳转化与合成原理、碳捕集原理与技术、碳监测与核算等核心课程。
我们希望,广大青年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成长为“高精尖缺”人才,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目前,我们还在积极探索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创新贯通培养模式,为美丽中国培育更多“双碳”先锋。
【专家点评】
绿色职业——前景广阔 未来光明
作者:常玮育(中共通化市委党校〔通化市行政学院〕经济教研室副教授)
努力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宣示,也是我国顺应绿色转型趋势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十年来,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68.5%下降到了56%,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7月,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与“双碳”火热实践相伴随的,是“双碳”人才巨大的需求缺口,而这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就业结构。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延续了2015年版大典标识绿色职业的做法,共标识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基本覆盖了绿色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绿色职业的内涵和外延。
绿色职业的不断“扩容”,映射的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铿锵步履和国家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笃定追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在55万至100万名。当前,不仅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培养壮大“双碳”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可持续人才队伍,还要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托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此而言,大批绿色职业的涌现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绿色职业从业者发挥所学、尽展所长,为企业绿色发展算好减碳降碳“明白账”,为产业转型升级下好节能减排“先手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以职业教育为例,2017年,《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就专门提出“提升绿色制造技术技能水平”,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根据绿色制造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2021年,在增设水环境智能检测与保护、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等8个专业后,我国职业院校开设的“绿色”技术技能专业数量已达49个。与此同时,一些职业院校还打造了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指导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自觉融入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等内容。
“双碳”人才培养体系覆盖面广、建设战线较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教育部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和碳捕集等紧缺人才培养,积极谋划对传统能源、
交通、材料、管理等相关专业升级改造”“先行建设一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新学院、新学科和新专业,在探索、总结经验基础上,引领带动全面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等,为相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要顺应绿色职业发展趋势,强化市场需求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2022年,重庆大学等4所高校首次招收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该专业除了学习流体力学、热工学、碳储地质学等基础课,还要学习碳捕集、碳转化、
碳金融等专业课。未来,应加快探索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交叉学科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职业标准,让更多有意愿从事绿色发展的人才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面对日渐“火起来”的绿色职业,相关部门的服务工作也要跟上,例如,高校与企业联合,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组建一批联盟,推动师资交流、资源共享,实现技术共享、人员互通,让更多大学毕业生看到这类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光明未来,成为绿色发展的行家里手,集聚起实现“双碳”目标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