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进行了全面回顾,其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结是“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年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仅自然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而且随着绿色发展的逐步深入,绿色转型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发突出。
绿色转型推动工业提质增效。绿色转型既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工业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二是产业链的高端化,主要表现为高附加值环节比例增加;三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侧重于生产环节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绿色转型与工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和产业链高端环节通常属于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附加值高行业,加快相关行业发展是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是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十四五”以来,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政策,工业绿色化和高端化同步推进。202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2.9%和1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3.6%;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如果考虑到能源结构的优化,工业
碳排放强度下降更为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3%,营业收入利润率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
绿色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业是提供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产业又是
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结合,新需求和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不仅包括资源能源节约、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而且还涵盖生产清洁化和建筑、
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需要相关设备、材料、技术、服务的支撑。2010年,
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就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8年修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共包括12大类、57小类;2019年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标》将绿色产业分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类,共计211个小类。随着绿色转型的加速发展,绿色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6倍,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2.1%;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别新增2349万千瓦、4757万千瓦、5488万千瓦和808万千瓦。“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由4.5万亿元上升到7.5万亿元,根据相关规划,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
绿色消费成为消费领域新热点。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新时期扩大内需的作用愈发突出。通常,扩大内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提高消费规模和促进消费升级。相较而言,消费升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方面,消费升级是扩大规模的基础;另一方面,消费升级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发展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绿色产品消费增长迅速。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城市
公交车比例超过66%;新增绿色商场近200家;“双十一”期间,节能电风扇、节能中央空调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74.1%和118.1%。
绿色转型的创新效应更加突出。作为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绿色转型具有很强的创新属性,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加以保障,同时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绿色转型的创新效应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转型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绿色技术专利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绿色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典型技术的遴选和推广长效机制。二是促进了多领域的协同创新。绿色转型为众多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数字智慧系统在生产领域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三是促进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不同领域的技术在应用层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应用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通常具有相通性,例如新材料技术应用广泛,是众多领域的技术基础。目前,科技部门已经启动了氢能、新能源汽车等20多个
碳中和科技重点专项,“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正在加快推进,多个省市将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要攻关领域。
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虽然各有侧重,但具有内在统一性。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绿色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在复杂系统中,系统规划对于促进多领域的协调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相关规划的编制,全面系统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仿真技术,开展政策综合效果评价。二是加强区域协同。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生态环境政策提供了更大空间。科学合理地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特点将有利于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实践层面,要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的作用,创新协同机制,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三是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要充分认识到,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绿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绿色技术的突破;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绿色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整体效能,切实增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四是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消费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生态环境需求的绿色消费在我国未来消费升级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机制,合理引导绿色产品消费,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