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一方面需要完善标准,对低碳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还需要紧抓建筑的
节能降碳工作,从根本上降低
碳排放。
随着双碳引导下的低碳发展加速,各行各业都将绿色低碳发展置于重要地位,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其纵深发展。从最紧密相关的
碳交易、
碳金融,到能源变革、绿色制造,再到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绿色低碳已经成了当前最宏大的时代主题。
年终岁尾,在告别特殊的3年之后,新一轮发展已经启动。低碳城市建设最先从标准探讨领域开启。2022年底的12月29日,两场由协会联合各方举办的“低碳城市建设”活动,同时在杭州和泉州举行。此外,多场有关城市低碳发展的
论坛在
北京、上海等多地举办。低碳城市已经来到蓄势待发的关键时间节点,接下来怎么走备受关注。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专委会秘书长、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蔡伟光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与建造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当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5.5%;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一方面需要完善标准,对低碳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还需要紧抓建筑的节能降碳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北京领跑
在杭州的活动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与浙大城市学院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该指数显示,在全国36个大型城市中,北京、杭州和南京在低碳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最为突出,分列一二三名;上海、天津、重庆、青岛、宁波、成都和广州分列四至十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浙大城市学院了解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首次聚焦建设过程,包括规划、实施、检查、结果、反馈等五个环节,创造性地从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城市居民、水域
碳汇、森林碳汇、绿地碳汇与低碳技术八个方面,全面解析城市低碳建设水平的动态发展。
此项研究发起者、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申立银教授认为,“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正是为了对城市低碳建设的过程和努力的方向进行动态‘把脉开方’,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
“百城千企零碳行动”试点3地入围
在泉州,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泉州市人民政府、世界零碳标准联盟等单位主办“绿色发展零碳未来”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进行了“百城千企零碳行动”零碳试点成果与典型案例发布。
据了解,2021年7月,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就牵头,并联合10多家国家级院所、央企、地方政府共同发起“百城千企零碳行动”。
山东青岛西海岸、潍坊峡山、
福建省晋江市等3家入围2022年绿色零碳发展城市案例。
2022年12月29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
化工作委员会发布通知,为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世界零碳标准联盟等单位起草的《零碳城市创建标准》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按照《中国零碳城市创建标准及操作指南》,零碳城市将从能源、产业、
交通、建筑、废弃物循环化管理、低
碳管理、零碳制度体系等维度进行建设。
我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的85%
2022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现场活动2022零碳中国城市峰会召开。国家能源局原正司级巡视员、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会长孙耀唯致辞。
孙耀唯表示,自全球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以来,已经有13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
碳中和目标。城市占地球面积不到2%,其经济总量占了全球GDP的80%,其能源消耗占了全球能源消耗的67%以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0%以上。城市作为人类生活向零碳转型的载体,建设碳中和城市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比重高达85%。因此,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孙耀唯表示,使城市不仅成为
减排的先行者,也要成为零碳技术、零碳产业的策源地,同时高度重视推广和推动有关产品形成循环经济,将零碳理念与生产者责任和延伸制度相结合。通过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保证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加强信息公开等,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责任,真正追求零碳、零污、零废“三零”的标准落地。
建筑领域降碳成低碳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促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节能低碳建筑高水平发展,助力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12月27日-29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并进行了2022年度成果发布及重大活动发布。大会设主论坛及7个专题论坛,城市、建筑绿色化发展依旧是重点。
住建部总工程师李如生线上参会,他期望,行业同仁紧抓建筑节能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明确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工作任务,引导各类
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促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白正盛指出,在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组织行业资源,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以精细化、精准化的方法,以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进行科学研究,推动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工作。
低碳城市相关活动不断推出是由社会需求驱动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的低碳化发展已经来到关键节点,接下来需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