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空气治理有了顶层设计
今年4月,
北京市首次发布了PM2.5的来源解析,模型数据显示,北京的PM2.5构成中有28%~36%来自外地,特殊重污染过程中,周边的PM2.5贡献可能占到50%。而天津的PM2.5源解析也认为,当地的PM2.5污染有30%左右来自周边地区。
还有研究表明,在偏南风的作用下,北京空气污染的状况将受到
河北的影响,输入型污染的影响权重能占到25%。但在河北看来,当风向改变时,北京的污染也会飘到附近的保定、石家庄。
不管是哪个地区公布的污染源解析,都有清晰的指向:有1/3左右的污染来自于周边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京津冀的地方政府已经明确,空气质量的改善,不可能靠哪一个地区单打独斗,必须形成合力。
一年间,一个由北京市及周边五省市和多个国家部委组成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正式运转,其工作内容既有各地间重污染应急方案的协调、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也有协调中央部门,对地方给予资金、项目和
政策的支持。
在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看来,这个协作小组的成立和运转,相当于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治理有了一个顶层设计。李立新所负责的这个处,也是北京市环保局为了协调和其他省市、中央部门的协作,而专门设立的新部门。
由于多个部委的负责人也是这个工作小组的成员,所以一年间,相关部门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
李立新介绍说,协作小组梳理出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治理大气污染所需的资金缺口,并上报中央财政。目前,国家已建立了大气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2013年支持京津冀区域大气治理的资金为50亿元,2014年还计划全年投入100亿元。
另外,京津冀地区的治理方案中都有大量削减燃煤、改用天然气的措施,协作小组负责协调京津冀3地与中石油和中
石化分别签订“煤改气”的天然气保障供给方案,确保这些地区“煤改气”能顺利进行。
从11月1日起,河北省的一位副省长就开始在毗邻北京的廊坊、保定等地进行检查,保证河北省为APEC承诺的减产、限产能按计划进行。在天津,该市环保局副局长谢华生表示,APEC期间,天津全市所有重点企业限产限排30%,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一律停产,确保污染总量削减30%。
按照柴发合的说法,APEC空气质量保障是京津冀联防联控的又一次大规模练兵,可以说各地都已经进入较好的准备状态,应急保障也有较好的协同,但对于日常的协作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另外一个急需提上议事日程的协作是编制京津冀三地大气治理的中长期规划。三地现有的治理方案都只到2020年,而大气质量的改善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不能轻易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