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同啃机动车尾气治理的硬骨头
北京市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包含了84项治理任务,其中有58项都与机动车的污染
减排相关。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北京,550万辆机动车已经成为PM2.5最大的贡献者,是未来大气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近年来,北京市在机动车治理方面已实现连级跳,在不少城市还在执行机动车国三排放标准时,北京已经进入国五时代。
李昆生说,从国一到国五,北京5次在全国率先执行最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每一次执行新标准,都比全国其他城市平均快4年。特别是在淘汰黄标车的
问题上,开创性地实施了政府补助黄标车淘汰的经济
政策,通过限行和补助两种手段,率先在全国淘汰了黄标车。
“别小看黄标车。”李昆生说,一辆黄标车的排放相当于多辆国五车的排放。在汽车保有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淘汰黄标车和加快老旧机动车,确实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与邻居北京类似,有近3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天津市,也已采取了总量调控和尾号限行的办法。
天津市
交通运输委副主任杨洪峰介绍,2013年12月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以来,天津小客车“无序爆发式增长”得到控制。尾号限行后,市区道路交通流量日均下降20%以上,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4%~7%。
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共有15.1万辆黄标车,按照“5年任务2年完成”的要求,2013年已淘汰9.8万辆,财政补贴1.9亿元,今年还需完成剩余5.3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目前已淘汰1.8万辆。
过去,油品质量不高拖了机动车减排的后腿。在天津,今年年底之前,机动车也能喝上国五汽油和柴油,比国家的要求提前了一年。此前,天津供应国四汽油和国三柴油,此次车用柴油实现了“跳级升级”。而在新的油品标准实施后,天津将把现有的国四机动车排放标准升至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