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集团(简称“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展望2023年中国关键领域的
政策、
法规和改革举措。刘立男在报告中表示,2023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中国向常态化迈出坚实的一步将为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带来动能。
刘立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陡增。为实现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调整显得更加紧迫。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二十大”)后的“开局之年”,预计中国将在今年开始落实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聚焦绿色转型——构建 “1+N”政策体系
香港绿色金融有望实现腾飞
2022年,中国在可持续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构建 “1+N”政策体系,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并持续完善重点领域的绿色产业政策。同时,绿色金融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存量规模为1.26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政策与工具方面,相关部门推出更多财政及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绿色发展,如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
减排支持工具,并与欧盟联合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为促进中欧绿色债券市场的绿色投融资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立男认为,转型金融在2023年将引领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的融资需求。
刘立男称:预计监管部门将制定更详细的转型金融分类法,并协同更多国家共同制定绿色和转型金融的共同分类目录;同时,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采用结构性工具,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可持续发展和转型融资。
从细化领域来看,刘立男预计,更多发行方将发行基于《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熊猫债和转型熊猫债。而在ESG信息披露方面,ESG统计报告及碳核算标准化有望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香港拥有充裕的美元、人民币、港币资金池,其投资者构成也非常多元化,包括银行、基金、个人投资者,这些都是促进香港今年绿色金融大发展的积极市场条件。
据悉,2023年1月第一周,香港特区政府率先完成了今年首批绿色债券发行,以政府的资质和信用水平,为其他企业提供信用定价基础,也有助于推动境内外企业在海外市场融资。
刘立男称:“香港已经采用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各项标准,绿色融资相关条件较为宽松,只要符合绿色标准,可获得相较市场信用定价更具优势的补贴机制、让利机制,利于企业获得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
“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境内投资者投资海外的人民币资产已经放开,海外市场有更多可供境内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工具。这些趋势对于绿色金融在香港市场发展都是非常积极的市场条件,所以我对于香港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景预期非常乐观。”刘立男对新华财经表示。
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准入自由度提高互联互通机制有望进一步扩容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5周年,也是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10周年。刘立男认为,中国今年将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高水平开放。
首先,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有望进一步扩容,包括股票互联互通、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互换通,以及人民币债券期货。
其次,中国将继续完善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境融资流动和外汇风险对冲。刘立男预计,中国将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优化中小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服务,并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总体稳定。
同时,随着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广泛应用、中国金融市场准入自由化程度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伙伴国的经贸合作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将在未来几年稳步推进。刘立男预计,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规模将增长15%;未来五年间,预计人民币结算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0-15%。
此外,刘立男对新华财经解释称:“中国绿色债券之前的发展主要依靠境内的发行人和境内投资者,未来海外市场也可作为离岸人民币的一个窗口,大力推动包括‘一带一路’绿色融资、支持亚洲其他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融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促进改善贸易环境相关投资,如物流、道路
交通等。”
数字经济转型——2025年底市场规模或将增至66万亿元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大幅增长。未来十年间,中国将继续遵循以创新驱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也仍将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二十大报告里也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目标之一,承诺在未来五到十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平均每年增长10%,预计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5年底将增长至66万亿元,占中国GDP的比重将升至45%。
刘立男预计,2023年中国政府将批准若干平台企业的资本融资和投资项目。此外,平台企业在研发投资、跨境及出海业务、运营成本和人才政策方面也有望获得融资便利。
债务风险管理——政策支持提振房企融资需求
2022年11月下旬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其中包括:承诺调整政策以恢复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提供各类融资方案,帮助开发商管理流动性和负债风险,并加速行业整合;允许地方政府下调抵押贷款利率以提振房地产需求。
2023年,化解债务风险仍将是中国金融稳定管理的优先事项。
刘立男认为: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将整体可控。后续,有望采取财政政策支持公共住房和租赁住房,以吸收商品房库存。同时,此前已经成功完成债务重组的违约开发商,将提振信贷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