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和碳税优劣势对比分析:政治上的可接受性
政治上的可接受性:
政治上的可接受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
政策引起的分配效应是否损害了很多我们认为不能损害的那部分人的利益,比如低收入者;第二,是否会损害那些有较强政治谈判能力的人的利益。在分析政治上可接受性时我们有必要将政策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推动型政策,比如税收、行政指令标准等;另一种时拉动型政策,比如一般很受欢迎的财政补贴。拉动型政策是非常受欢迎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受到的阻力较少,推动型政策往往要受到各方面的阻碍。
碳税本身的累退性是推行实施阻力大的原因之一。此外,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分配方面,税负主要集中在能源密集型企业。由于碳税相比无偿配给的
排放权交易制度和行政指令标准,多了一块可利用的碳税收入,碳税制度可以通过其收入的运用来增加其政治上的可行性,可以用碳税收入来弥补对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补贴,促进企业、居民进行
减排投资和减排技术的改进等等。而对于
碳交易制度,则要分两方面讨论。如果采用初始排放权免费配给制度,则往往会得到企业的支持,而这些企业往往是强势的主体,在政治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过这从公平性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把有价值的排放权免费的交给企业,等于将全社会的收入免费送给了这些排放大户。如果采用拍卖的方式获得初始排放权,这相当于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是私人成本向社会成本靠拢),则企业的支持度或者说政治上的可行性就不会这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