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天发布首份《全球草原土壤碳评估报告》指出,土壤是地球上仅次于海洋的第二大碳库,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善草原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
碳汇能力,并帮助各国实现其气候目标。
评估报告测定了半天然和人工管理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存量基线,并对其封存土壤有机碳的潜力进行估算。研究发现,在应用加强土壤有机碳封存的管理做法20年后,若可用草原0-30厘米深度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0.3%,则每年可实现0.3吨碳/公顷的封存量。
粮农组织畜牧生产及动物卫生司长塔纳瓦·天信表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草原对粮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积极意义,关键就在于评估草原系统的现状及其土壤碳封存的潜力。
他进一步指出:“这份报告全面分析了全世界草原土壤的碳储量状况和碳补偿潜力,也可以作为未来工作的基准,通过可持续的放牧管理提高土壤碳封存水平”。
草原系统的重要意义
土壤既是碳源,也可作为碳汇。密集放牧、农业活动和其他土地使用活动等人类活动导致许多草原受损,而这些草原系统所包含的土壤有机碳约占世界总量的20%。
报告显示,世界上大多数的草原碳吸收量大于排放量,表示这些草原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或维护良好。然而,东亚、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赤道以南非洲草原的碳平衡为负,意味着人为压力因素和气候条件叠加可能导致碳储量正在下降。
然而,通过促进植物生长,捕集土壤中的碳,以及保存半天然(非人工管理的)草原等高有机土壤中的碳,可以逆转这一趋势。
畜牧管理则可实施轮流、计划或适应性放牧等措施。
案例研究
报告还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其他改善土壤有机碳存量的可能措施,如东非国家建设草料园的办法。
肯尼亚和乌干达的4万多名小农在园中栽种朱缨花树,以提高牛奶产量并改善奶牛健康。
这些树木在保护土壤、养分循环和养分保留方面卓有成效,但人们对其在土壤中固碳的潜力却知之甚少。
此次研究显示,此类草料园可促使土壤碳每年增加 0.03 吨碳/公顷。
该报告还探讨了放牧系统集约化的不同方案,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畜牧产品需求和土地竞争。
这些方案包括通过管理放牧时所消耗的植物生物质来提高植物根系和残茬的碳输入,或通过改良物种、灌溉和施肥来提高草料产量。
局限性
报告指出,农民缺乏改善管理做法的动力,同时准确监测土壤有机碳存量和变化量面临困难,是土壤有机碳未被纳入“国家自主贡献” 的主要原因,而基于“国家自主贡献”的国别气候行动计划是《巴黎协定》的核心所在。
这份报告的成果可为将土壤有机碳目标纳入“国家自主贡献”提供支撑,以提高透明度,跟踪和比较各国土壤相关
政策的进展。
作者还强调,全球土壤碳储量的估算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迫切需要改进与土壤、动物和植被特性及其碳交换相关的地理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准确性。
作者提出警告,“生成本地数据集至关重要,代表性不足的地区(例如非洲)的数据集尤其关键,此外还要探索现有数据集之间的差异情况”。
报告提供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水平可为未来工作设定基线,以在国家和农场层面探索畜牧管理对土壤碳的影响。 然而,有关当前土壤状况的更多数据仍亟待补充,尤其是来自代表性不足地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