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行设计减排规则
尽管在
排放权交易领域威望甚高,但山特在中国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权威式的傲慢。“中国
市场化减排的体系一定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而不是找来西方的一个解决方案强加在中国身上。”山特强调,中国还有上亿人需要脱贫,理应充分考虑本国的利益。
事实上,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略有相似,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排放权交易所。2008年9月,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鲜为人知的是,山特创办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竟是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三大股东之一。资料显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三大股东分别是中石油集团旗下的中油资产管理公司、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持股比例分别为53%、25%和22%。其中,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技术方式入股。
山特希望,通过创造一个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工具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发现价格;同时,通过这个价格促进风险投资人向新兴行业进行资金转移。在山特看来,期货业理应能帮助实体经济预见到未来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
“现在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就是说新的时期还是通过金融市场这种虚拟的手段,来帮助我们实体经济进行环境转移。我觉得未来水、空气作为大宗商品,会创造出人类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预计二氧化碳
碳交易市场可以达到10万亿美元。”
山特的预计无疑是乐观的,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交易规模,“
碳排放权期货之父”的光环肯定要盖过“利率期货之父”的风头。实际上,他本人也非常乐意见到这种局面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