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国两会正式闭幕。两会期间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词汇成为舆论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要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业态和发展模式,数字经济通过与其他经济部门的深度融合,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与促进居民低碳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如此,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丰富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选择与途径。
《中国碳达峰
碳中和进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2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但总体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不会改变。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国内情况看,虽然我国统筹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压力不断加大,但“双碳”工作仍在稳步推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表示,去年一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先后出台能源转型、
节能降碳增效、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等领域政策文件40余项,这使“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此后,国务院又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顶层设计。目前“双碳”目标的“1+N”体系主要包括在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实施碳达峰方案,以及在科技支撑、能源保障、
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督察考核等方面予以保障。
伴随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领域建设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多的领域之一。根据双碳目标的安排,到2025年,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而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也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标要求,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记者了解到,按照上述目标,目前各地区、各行业结合实际情况正细化双碳行动方案。
在《报告》发布暨“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表示,当前要落实碳达峰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减碳力度,要加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投入,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体制。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双碳”支持政策体系将更加完善,伴随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碳达峰路径进一步差异化、明细化,该项工作推进也将更加务实。
《报告》认为,下一步,我国需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同时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有序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并健全“双碳”制度和政策体系,差异化推进国际合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