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产业,烟台先行一步,创造了四个“第一”: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其中,三个与核电有关。
“大国重器”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是我国自主设计、国产化制造的三代非能动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成果。到2027年,这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大国重器将并入
山东电网,而海阳核电也将拥有4台大型核电机组,每年能为山东提供绿色电能400亿度。
400亿度能够满足5100万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超过山东省一半以上人口,每年节约原煤在1710万吨左右,
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8.8万公顷。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能源领域、制造业、学界专家等千行百业聚力凝心,协同努力。
“未来的山东将成为我国继
浙江、广东、
福建之后的新兴核电大省和核能强省。”3月8日,核辐照防护工程材料与技术研讨会暨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会议在烟台市蓬莱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主任刘维民在致辞中表示,烟台将成为华北地区核电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
培育千亿级核电装备产业,打造中国核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基地,成为环渤海地区核电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是烟台竞速新能源赛道的“心之所向”。
化工新材料、核能等产业是烟台的优势发展产业,同时,烟台还拥有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知名高校,为核辐照防护工程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实验室和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蓬莱区共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园区,目前已入驻中科美斯核涂料、中科润涂新材料科技两个项目。”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表示,“我们也会继续利用中科院兰化所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在山东省实验室平台上,聚集一批以核电材料以及核电安全为目标的科研团队。争取在未来3—5年之内,在核电安全、核电材料的自主化方面做好技术储备。”
眼下,烟台以打造大型核电基地为基础,围绕核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核电产业链,建成两个省级核电园区,组建国内核电领域首个新型研发机构——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以现有40多家核电骨干企业为基础,加大涉核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地方企业参与核电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核电发展规划。
绿色低碳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新征程,新阶段,烟台绿色高质量发展也有着全新的责任和使命。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烟台正聚焦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吨级LNG供应储运基地“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核”力“碳”路未来。在“春天的共鸣”里,烟台正高速驶向下一站: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