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并不乐观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反映中国在全球气温和降水、大气环流系统、海温、积雪和海冰监测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进展。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中国气象局强化自主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等的分析应用,开展了全球气候状况监测评估,充分体现了全球精密监测业务能力的提升,为全球精准预报和全球精细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以上。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较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偏高1.67℃,为1850年以来第四高。全球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空间分布差异大,东亚东北部、南亚西部、西亚东部和西南部、非洲东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偏多五成以上;非洲西北部、南美洲西部、澳大利亚西部偏少五成以上。
2022年,欧洲、中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遭遇创纪录的高温热浪,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欧洲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中国出现持续79天的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性高温事件;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地遭受干旱,中国发生的干旱影响遍及川渝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其过程强度和影响范围等指标为1961年以来第一;巴西、澳大利亚东部、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韩国等地遭受暴雨洪涝;北美和欧洲遭受严寒和暴风雪侵袭。
《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大部分海域海表温度接近常年或偏高,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2022年1月形成的拉尼娜事件全年持续,于冬春季节异常发展,热带中东太平洋冷水中心值低于-1.0℃。北半球和欧亚积雪面积接近常年,中国地区积雪面积偏大,冬季中国和青藏高原积雪面积位列历史第三和第二高值。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均较常年偏小。
青年人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正是因为2022年的全球气候不乐观,所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呼吁全社会快速转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促进天气气候与水资源的安全,走向生态美好的未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大部分都围绕天气、气候与水。面对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全球变暖与气候危机、全球水资源匮乏,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造福子孙万代?这是一个现实又极富挑战的主题。
周兵介绍,非气象工作者很难区分天气、气候、气候变化三者的差异,三者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差异。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的大气中各种自然现象(风、雨、温度等)在某个时刻所处的状态,可以通过气象仪器或设备观测监测得到;气候是指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状况或统计状况,主要通过计算或统计获取相关信息;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状态的变化,可通过其特征值及其变率的变化表现出来。当前人们最关注的是与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10~100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尺度上,2周以内属于天气预报范畴,2周以上、年际以内属于气候预测范畴,而年代以上尺度属于气候变化预估范畴。
周兵介绍,天气可以预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天气预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般性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达优良等级,但极端天气的预报尚存在预报瓶颈需要突破。气候可以预测,随着人类对大气、海洋和陆面等物理过程的了解与气候动力学数值模拟,气候预测产品从2021年世界气象日开始,可以向社会、公众发布,提供了更长时段的生产、生活、出行的气象资讯。气候变化可以预估,通过五大圈层的相互作用与参数化过程,预估不同情景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天气与水的关系十分清晰。比如降水偏多,路面积水城市内涝,河湖水涨汛情紧张。而全球变暖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异常事件频发,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并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周兵表示。
“独特的气候特征还会孕育出与之相关的文化,例如梅雨就塑造了中国人心中典型的江南影像:柳絮散尽,雨落屋檐,琵琶声起,城头霓虹灯闪烁。尚湖龙舟桨声,太湖渔歌唱晚,西湖烟雨迷离,淅淅沥沥的雨巷,正值梅子熟季,撑一把油纸伞走在古街弄堂,连溅起的水花都富有艺术感,像跳动的音符……”周兵说。
风调雨顺是人类共同的祈盼,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城市水资源匮乏,冰川持续退缩,冻土层正在变暖和融化,全世界200条大河中近1/3的河流径流量减少。水资源安全相关
问题日益突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周兵表示。
“比如2022年,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损失异常严重,格陵兰冰盖连续26年质量损失并首次出现9月降雨,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翻倍,暖水珊瑚开始大面积死亡,俄罗斯永久冻土解封崩塌,欧洲和亚洲等多地遭遇破纪录高温热浪事件,澳大利亚发生百年一遇暴雨洪涝。”周兵说,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在21世纪中叶实现
碳中和目标,必须提高公众对气候危机和气候临界点的清晰认识,促进全球气候科学治理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尤其是青年人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的主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