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它的最大挑战是成本。”在《氢能产业创新发展
论坛》上,阳光电源副总裁、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超才表示,当前成本过高是绿氢发展面临最大挑战,一是
电力成本过高,二是为设备/系统成本,三是设备利用率。其中,影响比重最大的是电力成本。
据彭超才测算,电价在0.616元/kWh的时候,平准化氢气每千克成本大概是39.06元,电价在0.3元/kWh时,每千克成本约21.22元,电价降到0.13元/kWh的时候,成本能降到11.63元,“基本能够实现与目前成本最低的煤制氢平价。”
在苏州希倍优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崔童看来,绿氢价格的下降离不开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与电解槽成本的下降。
崔童表示,不管是PEM还是碱性水电解槽,PEM膜电极占总成本70%,隔膜、电极包括催化剂占成本近60%。因此降低贵金属使用以及减少膜材料成本,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预计到2030年,一个电解槽成本有望下降70%。
同样,中信证券分析称,绿氢制备成本下降路径清晰,核心降本方向应在电解槽电堆和系统级别,此外伴随着设备成本高、核心材料国产化不足、储运技术难等行业痛点在技术迭代过程中逐步克服,电解制氢的经济性有望进一步提升,叠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下降、综合能效提升的因素,未来电解水制氢技术将具备高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