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投资落地
绿色低碳技术作为推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广应用面临融资的挑战。依据红杉“零碳报告”,2021-2060年,国内绿色投资年均缺口约3.84万亿元。其中,2021-2030年,国内绿色投资平均缺口达2.7万亿元,2030-2060年,国内绿色投资平均缺口达4.1万亿元。为此,应尽快建立绿色基金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的相关
政策框架,加强绿色金融与绿色财政等协调机制,完善绿色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和筛选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投资激励机制。
在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和气候基金是推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中坚力量。例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采用与地方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地方政府财政给予气候投融资项目的贴息政策优惠,帮助降低气候项目融资成本,支持了绿色企业与绿色项目的发展。《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倡导设立多种类的绿色发展基金,让绿色金融体系逐步走向
市场化。2020年7月14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并正式成立,其注册资本高达885亿元人民币。绿色气候基金可以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领域,用于雾霾治理、水环境治理、土壤治理、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绿色
交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和气候适应等领域。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其区域、资源、行业特点,根据环境效益等指标体系建立备选项目库,完善公共服务定价、落实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财税、金融等政策的激励协调机制,有效发挥政府资本对于社会资金的引导效应,利用市场机制支持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积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寻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模式的创新。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银政合作,设立气候友好型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专项资金池为气候投融资项目提供担保支撑等方式,以此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气候投融资项目进行支持。例如
山东省政府出资设立了投资引导基金和
节能投资引导基金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
陕西省发起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绿色环保领域,建议借鉴绿色基金的案例与实践,充分吸收金融机构、国际资本、民间资本的力量,推动气候基金在试点城市的落地。
碳中和目标给市场化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如何构建指明了重要方向,应逐步建立以绿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融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绿色市政债券、绿色发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绿色技术银行、碳中和基金等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支持领域,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促进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其成果转化。逐步有效建立相应的完善的投资激励机制,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技术创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