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对
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3060
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我国能源结构、经济结构正在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新型
电力系统正在逐步成形,新能源的应用场景逐步多元化。在国家能源局颁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新型储能技术迎来了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风口期。预计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 以上,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持续增长,储能的
市场规模必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增长。
虽然我国储能技术发展迅猛,但《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3》也指出,我国新型储能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不同技术路线新型储能对应的产业链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通过试点示范项目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不过,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对应的产业链体系尚未成形。因此有关专家建议,未来,应该努力构建新型储能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介绍,广东将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强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补齐功率器件及模块、高端传感器等产业链短板,同步开展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方向产业布局。
“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储能效率、储能成本等方面的
问题,需要进一步技术攻关和突破。同时,储能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加强创新研发和质量保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张新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