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电力阶段( 2041~2050年)
主要特征:全国总发电量持续平稳增长,其中水风光核发电量占比提高到74%,稳定电源及新型
电力技术将支撑系统可靠运行。
第三个十年,我国电力降碳进入“深水区”,应重点加强多元化电力装机建设平衡波动性发电和非波动性发电的装机比例关系。为了平抑大规模高比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影响,非波动性发电装机(包括水电、核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其他非碳基发电和一部分煤电)承担电力调度和实时调节控制任务,同时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主动支撑、大规模电力储能、灵活性资源调控等一批新型电力关键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灵活、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在科技创新方面,2050年前突破效率30% 以上的光伏电池产业化技术、3万干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实现针基熔盐堆商业化、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advanced nuclear energy system,ADANES )工业级标准化;由于大量煤电机组逐步退役,必须加大建设新型调节电源力度,低成本储热的太阳能热发电、P2X、度电成本0.12元/千瓦时以下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将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