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环境政策体系不断获得完善,政策执行的效果也在提高过程中,但是环境政策评估作为政策执行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环境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普遍缺乏评估阶段。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环境政策的各种主体没有充分认识到政策评估的重要性;一方面是中国的政策评估体系本身存在一些
问题,例如政策评估缺乏法制上的规定,政策评估过程受到政府的干预,影响了评估结果,从不同侧面打击了政策评估的积极性;另外,环境政策评估资源不足、专业评估人员的缺乏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政策评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环境政策体制的约束。由于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不能立刻显示出政府或者机构的工作成绩,因此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基本都把环境问题作为最后要考虑的,所以,从环境政策的制定到执行、监督,缺乏一套完整的、健全的实施机制,尤其是缺乏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这样的缺陷对政策评估者来说,增加了信息获得的困难程度。
政策目标不清晰,缺乏量化指标。环境政策评估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在我国,所制定的环境政策错综复杂,而且对政策目标的描述不清晰,缺乏可以将政策目标进行量化的指标,所以政策的预期目标和实际的目标实现情况都非常不明确,给评估者带来了实质性的困难。例如,国家淮河流域“九五”计划中水污染防治目标表述为:到!""" 年,使淮河水体变清。“水体变清”作为对政策目标的表述就不清晰,我们找不到一个具体的或者是可以比较的标准来评价政策目标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距。
政策影响不明确,政策产出复杂多样。一项环境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既有预期影响又可能出现非预期影响,既有有形影响又有无形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评估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确定影响的程度,然后才能确定政策产出,而政策影响的多面性、政策产出的多样性就造成了评估政策效益的困难。另外,环境政策执行效益的出现通常要经过很长时间,所以评估者对于政策产出的判断往往会不全面或者会忽略掉可能出现的政策效益,而影响评估结果的质量。
评估信息短缺,数据质量差。信息短缺其实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要将评估工作做到一定的水平,所需要的信息量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都会存在信息不足的情况;而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的质量问题是评估工作中的一大障碍。首先,面临数据的真实性问题,我们定义真实性为:从不同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具有一致性,不存在差异或者差异性小。但是环境政策相关者都有各自的利益,而且对于环境问题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答案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其次,还要强调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是用来表示数据真实性的一个尺度,看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在评估过程中,对数据可靠性的判断也是很困难的,除了要进行科学上的判断外,还必须考虑到作为数据来源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倾向,而环境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差别很大,影响了数据的可靠性。
总结:通过对产品服务系统的介绍以及其经济、环境影响的分析,表明产品服务系统是一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只要将产品服务系统和可持续消费有机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总的环境负荷的增加,其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