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渔业与海水养殖业将衍生出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蕴含巨大商机

2014-11-16 23:08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作者: 唐启升

目前国内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用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300多万t


中国大规模的贝藻养殖对浅海碳循环的影响明显。目前国内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使用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可达300多万t,并通过收获从海中移出至少120万t的碳。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20年中,我国海水贝藻养殖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例如1999~2008年间,通过收获养殖海藻,每年从我国近海移出的碳量为30~38万t,平均34万t,10年合计移出342万t;而通过收获养殖贝类,每年从我国近海移出的碳量为70~99万t,平均86万,其中67万t碳以贝壳的形式被移出海洋,10年合计移出862万t。两者合在一起,1999~2008年间,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为100~137万t,平均120万t,相当于每年移出440万吨CO2;10年合计移出1204万t,相当于移出4415万吨CO2,。如果按照林业使用碳的算法计量,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对减少大气CO2的贡献相当于造林50万多公顷, 10年合计造林500多万公顷,直接节省造林价值近400亿元。    

    很明显,海水养殖是海洋碳汇渔业的主体部分,但是,关于海水养殖业的产业性质,人们常常简单地归之传统产业。如果换个角度,能不能说它是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呢?第一,海水养殖不仅改变了中国渔业生产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同时也改变了国际渔业生产的方式和结构;第二,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看,到2030年16亿人需求增加1000万吨水产品,海水养殖将是主要的支柱;第三,从产业产出的贡献看,保障食物安全,减排二氧化碳;第四,从产业发展的科学内涵看,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将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突破点。前不久在中国工程院与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一次咨询研讨会议上,已把海水养殖和海洋药物归到新兴的生物产业中。这样看来,海水养殖业有希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发展绿色的、低碳的新兴产业的示范。我们也期望,突出一点,带动全局,推动生物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