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隐忧
交易隐忧
丹麦COWI公司低碳专家张飞达在综合对比各企业碳排放配额之后发现,武钢所占份额达到了3800万吨,配额过大,已经可以抵得上
深圳一个
碳交易所,很有可能变成行业寡头。而湖北碳
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也曾表示,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湖北的配额数量还是很大的,在试点地区仅次于广东,甚至可能一家企业就超过了规模小的试点地区。
对此,王海表示,武钢集团的3800万吨总配额是其旗下28家子公司的总和,因企业规模过大,才导致整体需求较多。他介绍,华新
水泥整体量也较大,但是分散申报,可以灵活选择,而武钢之所以整体申报,是为了更易于内部配额的流动补给。
张飞达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武钢一年的配额超过了湖北全省配额总量的十分之一,很容易有操作
市场的可能。武钢有28家子公司,相当于28个排放设施,即有28个交易账户,从理论上,这28个账户之间可以内部买卖。打个比方,A账户可以将配额卖给B账户,B账户可将手中配额卖给C账户。如此往复,市场上的碳价格就会被炒高。如果监管不到位,这样的关联交易外界也很难发现。
另外,武钢还是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股东。张飞达认为,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市场独立性的
问题。比如,对交易规则制定的干预,甚至是对交易后台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