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将ESG理念贯穿业务发展的全流程

2023-5-17 10:07 来源: 北京商报

  从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到如今理念深入各行各业,ESG日益成为行业共识。作为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的银行业,ESG不仅关乎社会责任的履行,从长远来看,还对其财务回报和盈利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践行ESG理念已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规模数十万亿的绿色信贷、普惠贷款展现了落实ESG理念的决心。不过,在践行ESG的发展道路上,银行如何将ESG理念贯穿业务发展的全流程,解决信贷投向地域及领域分布不均的问题,降低投资风险,仍有探索空间。

  环境

  绿色信贷规模创新高

  作为ESG投资的主力军,银行在推动环境(E)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调研结果来看,银行将绿色、低碳等融入产品体系建设当中,通过贷款、债券、融资赋能绿色产业升级。

  绿色贷款作为衡量银行践行ESG理念重要的量化指标。

  从数据来看,2022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绿色贷款规模已达万亿元;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规模实现超千亿元;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在绿色贷款方面的增速也较为迅猛。

  目前绿色信贷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从银行业整体来看,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已突破20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上年末高5.5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01万亿元。

  绿色贷款规模的壮大离不开相关产品的创新,银行绿色贷款涉猎的范围较广,主要投向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清洁交通以及污染防治等领域。例如,为有效支持绿色企业和项目的发展,农业银行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绿水青山贷、生态共富贷等产品,加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除单纯的信贷支持外,多家银行也在积极探索综合型的产品服务。2022年,中国银行成功牵头筹组境内银团贷款市场中资银行牵头的首笔环境、社会、治理(ESG)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紧跟碳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热点,光大银行推出了“碳易通场景金融”模式,以全国碳交易所为依托,为参与碳配额交易的电力企业提供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绿色债券、支付结算、账户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虽然银行在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上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在推进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各家银行的绿色信贷认定口径不一,有的使用银保监会口径,有的则使用央行口径,不利于行业对比和评价。同时,绿色信贷项目公益性较强,在利率定价、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优惠力度较大,银行如何提升低成本资金来源,挖掘盈利空间尚待探索。此外,从绿色信贷投向来看,地区发展不平衡、信贷品种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需逐步完善调整。

  在易观智慧院高级分析师陈晨看来,绿色信贷将是银行推动贷款结构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当前绿色投融资项目存在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强等问题,此外,绿色项目的准确识别和风控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认为,银行ESG主要以绿色金融为主。整体来看,目前绿色金融仍处于探索阶段,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较难以实现,因此绿色金融仍有巨大的探索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会

  普惠贷款余额站上30万亿关口

  在环境(E)部分,银行更多聚焦于绿色贷款的靠前发力,而在服务社会(S)方面,普惠金融则成为一大亮点。普惠金融要求银行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这其中所涉及的群体包括小微企业、农民以及新市民。

  作为服务普惠金融群体的生力军,上市银行加大普惠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发挥“头雁”作用。

  2022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均超万亿元;股份行也不断加大普惠信贷投放力度,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均在4000亿元以上。

  从行业数据来看,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各项贷款高1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4万亿元,同比多增6250亿元。

  目前银行普惠金融正朝着数字化转型方向纵深发展,普惠线上产品体系日趋完善。2022年,中国银行推进“惠担贷”“E抵贷”“商E贷”等线上产品投产,逐步完善涵盖信用、抵押、质押、保证的普惠产品体系;农业银行则通过丰富线上线下融资场景、打造“小微 e 贷”等系列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客户的融资需求。

  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也促进金融服务范围不断下沉。以工商银行为例,2022年,该行加快金融服务渠道下沉县域乡村,加大工银“兴农通”App 市场推广,融合“数字乡村”农村政务平台、“兴农撮合”助农销售平台,引入“兴农讲堂”等涉农生产生活场景,截至2022年末,工银“兴农通”App 服务覆盖超过1800个县域。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2022年,这一群体亦成为银行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围绕新市民的创业就业、租房买房、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方面,多家银行推出主题银行卡及小额低利率信贷服务。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

  不难看出,普惠金融覆盖群体和领域的规模均在壮大,不过,在规模之外,还需要更多关注普惠金融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与绿色信贷相同,当前普惠金融服务亦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与此同时,普惠金融所涉及群体小而散的特点也使得金融服务较难形成规模效益,背后所涉及的金融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陈晨认为,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需要进一步提高投放的精准性,一方面可以将普惠金融、场景金融、产业金融纳入银行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考虑,构建与政府、企业、个人协同的闭环经营模式,探查更多领域的客户需求,提前介入扶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增加优质数据的引入、升级数据分析技术等挖掘企业需求做精准匹配,平衡普惠金融的可得性、成本和风险。

  治理

  信息披露比例及透明度相对高

  自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后,ESG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

  在政策的推动之下,银行逐步建立起了ESG治理架构。目前银行业通行的做法是由董事会负责,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董事会对ESG战略制定及实施承担最终责任,负责明确ESG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及管理优先事项,监督评价ESG战略实施成效,加强ESG风险识别及评估等工作,并听取下设专门委员会、管理层汇报ESG相关事项管理推进情况,并指导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从治理角度来看,银行ESG已由监管政策的被动推动逐步转向银行主动寻求转型发展。在上市企业中,银行ESG信息披露的比例及透明度相对较高。这一趋势源于监管的要求,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提升上市银行加强自身对ESG信息披露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间接体现了银行提高ESG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的主动性,积极与相关利益方沟通,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及ESG行动举措的具体实施情况。

  风险控制无疑是银行ESG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防止可能的风险,部分上市银行在风险评估、方案和协议制定、后续监督等方面都制定了非常周全细致的流程。不过,目前银行践行ESG理念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通过对央行、银保监会、外汇管理局的监管处罚梳理发现,银行尚存在客户环境风险审查不严、制度流程制定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因贷前调查不到位向环保未达标的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贷后监管不力导致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业务数据存在错报漏报,业务授权不规范。

  正如陈晨所言,ESG需要以长期、全局视角进行指标设计,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企业差异化ESG评价体系,从管理效能、数据价值、风险损失减少、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还应结合地区、行业特点、产业链环节等做多维度考量。通过细化绿色分类管理、完善底层数据、建设ESG监测管理平台、加强ESG需求对接和产品创新等,使银行在进行战略规划时能更准确地评估ESG收益与风险,提升ESG的资源配置效率与投入有效性。

  “未来ESG评级将成为衡量一家银行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以及综合发展水平的新标准,这其中探索ESG公众价值+业务价值的长期经营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陈晨表示,银行践行ESG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凭借自身“金融资源+科技能力”模式联合对外赋能、对内治理,在更多的行业、更大的社会范围内运用科技和资金能力拓展业务边界并显现价值。

  践行ESG企业样本

  北京银行:打造评估企业价值的“新标尺”

  兼顾经济与社会双重价值,商业银行践行ESG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自身经营转型的必由之路。作为扎根首都的城商行,北京银行明确将打造“以全面合作构建服务生态、以绿色金融推动ESG发展的‘生态银行’”视为全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之一,把ESG理念融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领域。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绿色金融亦成为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寻求业务转型的新机遇。近年来,围绕绿色金融,北京银行推出了“绿融+”品牌升级,发布数字化与低碳服务品牌“京碳宝”,搭建起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生态圈的服务体系。2022年北京银行致力于绿色金融的创新升级,落地了北京市首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质押贷款,用于支持企业林业碳汇项目。同时,旗下理财子公司还发行了ESG主题混合类理财产品,并携手中债估值中心联合发布绿色发展风险平价指数。

  产品创新的同时,特色机构布局同步展开,为聚焦绿色金融发展,北京银行先设立了北京地区首家以“绿色”命名的支行——北京银行通州绿色支行,随后门头沟绿色支行获监管批复,形成北京地区“一东一西”的绿色支行空间格局。

  北京银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该行仍将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绿融+”服务体系创新升级,持续丰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体系,推动“京行碳e贷”规模增长,并加大对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气候投融资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力度。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与增进民生福祉不谋而合。为深耕普惠金融服务,北京银行推出数字普惠金融陪伴计划,焕新上线“小巨人”普惠金融App 3.0版,升级“银税贷”“普惠速贷”产品,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721.28亿元,较年初增长36.49%;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29.9万户,较年初增长16.1万户,增速116.67%。聚焦新市民群体,2022年北京银行推出新市民专属创业贷款“创赢贷”,目前授信总规模突破60亿元。

  规范科学的公司治理,能够强化银行的自我约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在公司治理中,风险管理无疑不容忽视。在强化可持续风险管理方面,北京银行严控信贷投放领域,围绕绿色产业目录和“双碳”及能耗“双控”政策,加大向零碳、低碳、减碳领域信贷投放。同时,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积极支持能效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坚决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强化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将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安全生产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

  “引入ESG发展理念,有助于商业银行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北京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ESG发展理念是商业银行评估企业价值的“新标尺”,后续将建设内外兼修的ESG管理体系,外部将ESG作为投融资活动的价值判定标准,内部提升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ESG发展行稳致远。

       原标题:银行ESG:绿色、普惠贷款狂飙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