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为何不节能
除了控制能耗总量的现实困难,江亿认为,中国目前在建筑节能观念和做法上也存在误区。
“近十年一大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江亿在第三届能源基金会上重述“节能示范建筑不节能”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
几年前他就曾列举过一系列高耗能的“低碳建筑”,比如2007年建成的科技部21世纪议程中心,实际运营能耗为74kWh(千瓦时)/平方米;2010年建成的环保履约中心大楼,运营能耗为76.04kWh/平方米;而号称建造“低碳地产”的南京朗诗国际,其平均建筑能耗在40kWh/平方米以上,比南京市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林海燕告诉本刊记者,节能示范建筑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展示和测试多种不同的节能技术,但效果不一定好,还有一类是展示节能效果,其目的就是节能”。
而之所以有些建筑看似节能但实际能耗极高,江亿认为是不同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造成的。比如原本用时才开的柜式空调改成了中央空调,获得了较高的系统效率,但是新系统改变了使用模式,让你被动接受它所提供的效率,结果导致净消耗量的增长。
这里存在一个分歧:建筑节能的目的是“追求能效”还是“降低能耗”。比如甲楼用10公斤标准煤提供了10度的热量,而乙楼采用节能技术,用15公斤标准煤提供了30度热量,乙楼换算一下,提供10度热量仅需要5公斤标煤。但是江亿并不认为“乙楼建筑更节能”, “实际消耗15公斤标煤”才应该是关注重点,“凭什么多耗能还要号称自己更节能?”
随着《建筑能耗标准》的出台,这种情况或会逐渐减少。该标准从北方供暖、公共建筑用能、城镇住宅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能耗指标,设定的能耗上限和目标值将是衡量建筑能耗高低的尺子。江亿透露,这个标准有望在年底前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