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舍得大投入,逐绿向零碳

2023-5-19 15:45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曹儒峰

“你看,这种高端石膏粉,一吨能卖1000多块钱,原来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废料。”在位于肥城经济开发区的山东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副产品石膏生产车间,公司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蔡志刚介绍说。

原来的“废料”现在成了“宝贝”,海晶盐化求索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子走了两年。

盐又被称为化工之母。“目前,最普遍的制盐方法是净化卤水+蒸发结晶。”蔡志刚说,肥城盐矿采出的卤水属于钙型卤水,采用“净化卤水”工艺会产生大量净化沉淀物——钙镁泥,不仅难处理,还衍生出了环境污染风险。

肥城岩盐储量5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之一。2012年,为科学利用肥城丰富的岩盐资源,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在这里建厂生产工业盐。为了解决传统净化卤水制盐工艺引发的盐泥污染问题,该公司购买了瑞士制盐工艺包,采用非净化卤水的新型制盐工艺。然而,在试生产的时候,这套工艺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实际上是未净化处理的卤水中的杂质,以硫酸钙的形式在设备中结晶析出,象水泥一样,把这设备给堵死了,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山东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凤麟回忆说。

面对这种情况,瑞士的技术团队也一筹莫展。 “因为硫酸钙结晶析出,涉及到料液的浓度、温度、流速等多方面因素,在其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浓度范围和温度范围,实属不易。” 田凤麟说。

两年时间,投入2000多万元,经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完善工艺控制和设备设施等,长芦海晶最终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这种“独一份工艺”的控制参数和设备装置,产品各项能耗指标也达到最初的设计值,实现了石膏晶种防垢法+MVR热泵制盐+母液浓缩外排工艺的有机结合,终于在2017年下半年,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无需净化卤水的制盐设备开始连续稳定生产。

据田凤麟介绍,目前公司实现了国内钙型卤水不净化直接进罐MVR热泵蒸发工艺生产线零的突破,创造了国内连续稳定运行制盐装置单套产能最大的新记录。非净化硫酸钙型卤水热泵制盐工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发明专利”。“这套设备不仅不会产生钙镁泥等固废,而且也不需要建热电厂提供热能,是零碳生产。”田凤麟说。

通过新的生产工艺生产工业盐,虽然没有钙镁泥等固体废弃物产生,但还是会产生一些低附加值的盐石膏。向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废料“吃干榨尽”。

为处理制盐尾端生成的低附加值的盐石膏,该公司配套建设的年处理2万吨副产盐石膏生产线今年一月份投产,采用高强石膏水热法技术将二水石膏转化为α型半水石膏,即α型高强石膏。

据了解,α型高强石膏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新材料,是一种优质胶凝材料,全球公认的绿色建筑和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船舶、医用、工艺美术等领域。“这种石膏是盐石膏效益的100倍,年增加效益近2000万元。”田凤麟说,这项由副产盐石膏转化为α型高强石膏的新技术,目前在国内副产盐石膏处理领域还是第一家,为打造生态海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再利用再循环,新工艺新设备,更绿色更低碳。田凤麟介绍说,目前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如:压缩机、循环泵、离心机等全部选用国外进口,这些生产设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海晶盐化公司厂区的一角,卤水提取盐后的水进入沉淀池,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长13公里的管道又回到矿井,再次循环利用,节约了地下水资源。

“尽管公司两年时间多投入了2000多万云,但放眼未来,海晶盐化对绿色低碳的追逐坚持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两千万元。”田凤麟说。

喷云吐雾的大烟囱直插云霄,这是对大多数盐化企业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肥城海晶盐化,厂区上空看到的只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在生产车间,4台离心机高速运转,雪白的结晶盐在传送带上“飞驰”。“一台一天的产量是1000吨,365天几乎不停。”车间主任赵西军说,“整个车间采用的是电加热,所以一点污染也没有。”

逐“绿”向前行,发展高质量。2022年,山东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实现利润近1亿元,是2021年的2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