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全文发布

2014-11-22 21:37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


4.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指出——

中国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碳排放增长较快,碳排放峰值何时到来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课题,也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201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通过一组文章,从工业化、城镇化、能源、人口、消费需求五个侧面探讨了我国未来碳排放路径与峰值问题

工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预测表明,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处于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部门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产量峰值。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与CO2排放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素的判断,经过匡算,在基准情景下,工业部门排放将缓慢增加,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总排放将在2025~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预计排放达峰后并不会立即实现大幅减排,而是一段时期内维持这一排放水平,到2040年前后才可能实现排放量逐步下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低碳情景较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所需,又体现了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和排放大国的减排努力。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的建设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碳排放峰值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城镇化影响碳排放机理的探索和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经验的分析表明,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以及碳排放总量三者随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曲线不仅各自存在,且峰值依次出现。中国目前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的峰值,正在向人均碳排放峰值进一步迈进。根据发达国家历史经验,人均碳排放峰值大约出现在城镇化率为70%左右的阶段。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3.7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城镇化率到达70%大约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以此推断中国的人均碳排放峰值可能出现在2030年左右。面对这一形势,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技术等多个维度,融入低碳理念,进行科学的规划,减少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尽早实现我国碳排放峰值的到来。

能源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中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占排放总量的90%以上。通过分析中国的能源供给和需求现状,对比英国、美国、德国等已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国家的历史经验,从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的能源条件:当能源强度分布在100-150千克石油当量/千元GDP之间,且煤炭消费达到峰值,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显著下降时,碳排放总量的拐点将会出现。据此预测,我国的CO2排放在2035年左右实现峰值的可能性较大。未来需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降低能源强度,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实现。

碳排放峰值与人口增长直接相关。通过两种不同的假设方法(人均CO2排放和CO2排放强度)对中国未来CO2排放的峰值和峰值出现时排放总量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即使中国人均CO2的排放量不再上升,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中国的排放总量还将持续增加,而在不同的人口政策情景下,人口峰值的时间可能出现在2030年左右。如果按照中国承诺的强度减排目标上限(2020年相对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45%)计算,中国的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峰值出现时中国的排放总量将达到105.5亿吨。实际上,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依赖严格的环境规制,同时控制人均物质消费需求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

未来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正在经历转型,这对我国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现状、特征、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峰值年份应出现在2035~2040年间。未来需要对我国居民消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锁定为高消费、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从而加剧目前我国的能源安全,延缓碳排放峰值到来。

中国何时实现碳排放峰值?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更早实现较低的峰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能源、人口、消费需求都仅是影响碳排放峰值的不同侧面。尽管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可能导致对碳排放峰值的结论存在差异,综合来看,报告认为,当前至2030年前后我国经济社会仍将稳定较快发展,大力节能减排也将成为“新常态”,我国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要努力更早实现排放峰值,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上述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制定减排政策、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