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8.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指出——
中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在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领域,国际上关注最多的是对人类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的研究。适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绿皮书指出,我国虽然发布了《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但目前我国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脆弱人群的特征掌握有限,这对我国顺利贯彻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带来了不利影响,妨碍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进程。因此,中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第一,整合现有监测网络,建立中国气候变化与健康监测系统。开展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疾病的气候监测、预警预报实时业务系统,确保对公众健康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进行积极监测,有效地防止许多疾病和公共卫生
问题因气候变化而恶化、加剧。近期需整合全国现有气象和健康监测能力建设网络,拓展监测内容,初步建成国家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健康监测网络。
第二,加强中国气候变化与健康脆弱性的评估与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从沿海、内陆和高原地区,选择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敏感疾病频发的典型区域,开展中国气候与健康脆弱性的综合评估,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气候与健康脆弱性评估方法,研制中国气候与健康脆弱性指数,建立中国气候与健康可视化动态决策支持系统,制定政府、社区和个人不同层次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提高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认知水平。我国急需选择典型地区对全国各地公众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的认识水平进行调查,各地科普基地建设要充实有关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组织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科学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
公交等活动,组织面向地方政府官员、大中小学师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公众的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科普
论坛和专题讲座,争取在各类教育和培训内容中纳入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从而提高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