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有效“识别绿”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提,也是难点。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绿色主体识别、环境数据核算和披露、企业碳排信息收集方面仍面临诸多
难题,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将成为激发绿色金融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
辨别融资主体是“深绿”还是“浅绿”,抑或其他颜色,需要准确掌握企业的
碳排放数据。但在实践中,由于一些企业对碳达峰、
碳中和概念认识不清,碳数据统计不全面、不及时,核算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企业即便组建了专门的能源或碳排放管理机构,但由于碳核算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在碳数据收集和核算方面也会出现错误。随着国家对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多地针对绿色项目制定了奖补或税收优惠
政策,不排除一些企业为了骗取奖补优惠虚构绿色项目或者伪造绿色标签,这进一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绿色识别成本,形成“洗绿”或“漂绿”风险。
显然,由融资主体自主统计、自主申报碳排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弊端。2021年,
浙江衢州探索通过借助碳账户数字化改革,精准掌握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从而界定其低碳贡献、减碳责任和碳
排放权属边界。为了精准采集企业用能信息,衢州在企业的生产线安装装置,通过在线监测的方式实现碳数据实时采集。现在,衢州多家规上企业在用能关口都安装了能耗采集装置,一批企业甚至精准采集到了生产线;
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数据采集频率快达每15分钟一次;企业生产碳排放量以及产品产量、增加值、创造税收等数据归集核算频率达每月一次。衢州的实践表明,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在绿色项目识别源头上解决绿色数据质量不高、获取数据成本较高、效率偏低、可靠性差等
问题,进而实现绿色资产可追溯、反洗绿。
推动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中的深度应用,未来应积极构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各项金融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当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引导绿色金融发展,但是关于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目前还比较少。未来相关部门应加紧出台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加大绿色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并从税收、财政补贴、奖励等方面鼓励绿色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协同性,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环保、工信等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打破“信息孤岛”,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建设公共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对绿色融资主体“精准画像”。
从金融机构层面看,由于对绿色金融科技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发展绿色金融科技的内生动力不强。绿色发展具有一定公益性,绿色金融盈利能力不强,在缺乏内外部激励机制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机构主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性不高。目前,不少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科技发展缺乏清晰、具体的战略目标,资源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掌握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绿色金融科技的创新、研发和应用。因此,未来金融机构应立足自身实际,制定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并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队伍和技术储备,着力提升绿色数字化能力。借助金融科技,金融机构可以降低绿色业务的成本、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盈利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赋能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绿色金融科技未来应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金融机构应开发和持续改进绿色金融风险识别模型和风控系统,提高绿色项目识别及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结合绿色金融
市场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适当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支持绿色项目发展,引导企业参与绿色金融市场。与此同时,逐步丰富绿色金融创新性产品体系,开发
碳金融、绿色供应链金融、绿色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贷等多元化创新产品。
金融科技是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绿色金融科技已被广泛应用于绿色金融的不同场景和领域,有效提升了绿色金融发展效率。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必将加快推进社会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