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我国的政策选择
今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概念,包括“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对中国未来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
节能减排也具有重大意义。
在工业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能源强度可以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侧的节能来降低,节能可以是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的成果。中国城市化进程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提供能效更高的住房和
交通设施,将有利于减少未来的能源消耗。按照国际最好水平提高和加强建筑设计和能效标准方面,政府可以起主导作用,将住房和公共交通能源效率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这是
节能减排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政府在节能领域大有作为:比如,鼓励提高能源效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工业标准、建筑标准和污染标准,以及加强监管和实施机制。除了
政策支持,还需要有反映在运行成本中的,具有财务意义的罚与奖。建立一个能使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机制,严格执行环境标准,让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在法律上和财务上真正负责任。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说明,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需要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相联系。
在能源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可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和开发清洁能源来解决。大面积雾霾最主要的原因是巨大的煤炭消费量,大规模进行煤炭替代,从技术上说应该没有太大
问题,困难主要是如何进行成本替代,使清洁能源具有与煤炭价格竞争力还比较困难。众多的用煤基础设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相当长时间内很困难。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水电储量有限,但是中国有巨大的清洁能源的潜力,包括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而清洁能源的潜力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因此,减排也是技术改革的结果。
有效的节能有赖于提高能源环境意识。这个指所有的人,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但非常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能源和环境意识,以及他们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理解。温饱已经不是目前中国发展的主要问题,贫困不应该还是推迟环境保护的借口。“先经济发展后环境保护”的观点在一些地方仍然盛行,表现在地方政府的GDP目标明确,能源强度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模糊,现实中追求GDP而轻视环境的案例很多,应当实行节能责任制和问责制,有效的节能必须与政府官员的升迁相联系。
能源价格是一个见效快,但社会经济影响大的节能工具。能源
市场化和价格改革的滞后会导致能源需求增长过快。以能源资源税为例,目前煤炭依然没有从价计征的资源税;电价、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都还在改革过程中。因此面临着一个选择:较低的能源价格或是有效率的能源消费。对于寻找一个与中国能源和环境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工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无论是理论还是发展经验都证明,需要政府主导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市场的无形之手要比政府的有形之手有效得多。因此有必要加速能源市场化改革,让能源价格反映出能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真正切入到能源市场和价格是节能的关键。
近期政府决心还原能源产品的商品属性,指的就是能源价格改革,使能源价格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除了经常意义上的能源价格改革,政府还需要在对能源资源的初始分配上,采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方式,加强监督管理,降低寻租,使能源资源可以按照市场要求优先配给效率高的生产者。推动能源资源充分流动,以促进地区间的产业分工。要素市场在生产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推动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对能源资源的配置作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