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首届国际
碳中和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碳博会邀请到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家企业参展,各企业在展台上组织新品发布会和合作签约仪式等配套活动453场,实现一对一贸易配对173场次,接待参观者超8万人次。不少碳博会参展商表示,展会人气很旺,合作、采购意愿超出预料。
展商的忙碌,反映出经济发展与日俱增的低碳转型需求。从本届碳博会来看,这种需求已并非完全由政府主导。当
市场的低碳理念达成共识,新的商业增长点形成,新的绿色产业随之兴起。绿色浪潮下,企业只有抓住了低碳发展的锚点,才能抓住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机。
新经济正在兴起
今年上海碳博会现场,
碳足迹管理企业成为最热门的咨询对象。
“这次展会肯定是超预期。我们本来只派了四个同事过来,现在根本接待不过来,有些人来展位逛完走掉了,我们还没来得及去聊。”碳阻迹(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东业务负责人皮轩铭一边对记者说,一边给客户发名片。下午三点,皮轩铭带来的名片全部发完了。
皮轩铭供职的碳阻迹是一家专注于碳足迹管理的企业,于2011年创立。近年,随着市场对于碳核算的需求增多,碳阻迹的业务不断扩张,2021年、2022年先后获得了高瓴、经纬创投、红杉资本等的投资,完成B轮融资。
实现“碳中和”,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这项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不在企业的传统业务范畴内,这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商机。皮轩铭介绍,碳阻迹原本做碳数据计算起家,因为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现在已经形成了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全流程
碳管理咨询服务,正在开拓华东地区业务。
一家碳数据管理企业周围站满了参观者
碳博会上,来找皮轩铭谈合作的,有下游企业需要外包碳核算管理工作的,也有同行企业,但是更偏技术降碳,可以作为其供应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碳管理、碳咨询企业成为连接低碳技术企业上下游的中间人,串起了一条绿色产业的全新赛道,也因此在本届碳博会上受到诸多关注。
今年碳博会,这类绿色服务企业来了不少。有的企业和碳阻迹类似,是做云计算起家的数据公司转型而来,很多企业创始人都有着互联网“大厂”背景;有的企业原本是做质量检测服务的,如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
第三方外资检测机构Intertek,乘着绿色经济浪潮,逐渐向低碳解决方案业务转型;有的企业属于咨询行业,如传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ESG(环境、社会、治理)浪潮中逐渐开拓新的咨询服务。
Intertek向记者展示其开发的碳管理系统侦碳ICD),用户企业只要填入生产数据就能自动计算出
碳排放的初步数值。
低碳正在改变商业逻辑
绿色服务行业的兴起、产业低碳转型需求增多与政府引导、国家战略有着必然联系。但在本届碳博会上,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谈到了绿色转型的经济价值。
“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在在做两件事,一件事是出海,销售到欧美市场必然要考虑低碳‘合规’的
问题,另一件事是差异化,因为不做品牌差异化就很容易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而ESG将为品牌差异化提供新的潜在价值。”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战略与运营主管合伙人钟晓扬说。
普华永道在碳博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可持续意识觉醒,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值得信赖且符合自身价值主张的ESG产品服务支付高达20%的溢价,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溢价就是商业价值。而能够让消费者接受溢价,前提是让他们对品牌或产品有认同感。”钟晓扬认为,对于企业来说,低碳转型更多是中期战略规划,也许不一定即刻看到回报,但却是企业未来发展重要的商业增长机遇,企业需要主动拥抱变化,应对行业颠覆,积极尝试商业模式创新。
市场是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关键。调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不能仅靠政府引导、企业家情怀,更要靠市场的推动。能够让企业从转型中发现商机,可持续发展才更加“可持续”。
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绿色金融也在发力。在全球需求趋势性下行的情况下,ESG理念有望催生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ESG投资理念正在成为金融投资领域的共识。反过来,资本市场也是低碳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有助于“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上海正在推进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建设,本届碳博会多家银行参展,并发布了最新的绿色金融产品。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理事长、交行行长刘珺在碳博会绿色金融平行
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金融目录,交行等银行将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持续为降碳转型活动提供配套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