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海国际
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闭幕。普华永道在会议期间举行金融行业圆桌
论坛,邀请多位行业专家,涵盖头部金融企业、国际主流行业组织、跨国评级机构等,围绕“双碳背景下的转型金融视角与发现”展开讨论。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
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指出:“无论是我国的双碳目标,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都是最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在做可持续议题相关的评估和资本配置的重要支撑和依据,是基础。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应尽快开启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向全球资本市场展示其双碳等可持续领域的理念和实践,抓住市场先机,建立新型竞争力。”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会秘书苏少军表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是可持续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致力于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转型金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保险业将通过发挥负债端和资产端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面向新能源、低碳技术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创新产品服务供给,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在全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ESG却是一种代表长期主义的稳定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各类风险。二十国集团(G20)下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牵头成立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已成为国际广泛认可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在此背景下,与会专家针对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指标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认为:“资本市场参与者在推动实体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及减缓气候物理风险的过程当中,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和担当。实现低碳转型与碳中和,不仅需要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更需要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变革。国内外机构投资人可以采用更积极的转型金融策略,主动与高碳排行业内的被投企业沟通,推动企业加强高质量气候数据披露,设定
减排目标,执行扎实、积极的减排措施,这有助减少在投资组合层面和全球经济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区资深总监张顺荣提到:“ICMA一直引领着国际可持续债券市场标准,在国际市场率先出台了转型金融相关指引,以指导资本市场发行人做好转型工作,同时增加市场透明度以及公信力。现阶段,国内高排放、高污染行业比重高,帮助这些企业转型,从而达到他们的转型目标和‘双碳’目标显得尤其重要。”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负责人谢文泓指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制定转型金融定义、框架、分类方案、评判原则、披露要求、行业标准等方面工作,但在对如何界定可信的转型活动需要进一步推动共识的形成。转型金融的应用需考虑各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特点,因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减排路径会有所差异。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转型目标,制定可追溯的低碳转型战略和计划,从而使用转型相关金融工具资助其整体的低碳转型。”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石,金融机构在低碳转型方面的推动作用举足轻重。按照目前全国
碳市场的整体发展,包括港交所去年年底专门推出的国际碳市场平台Core Climate,专项用于支持市场进行高效透明的
碳信用产品和工具的交易,未来
碳金融将成为我们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新蓝海。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王剑雨表示:“在‘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支持手段。高
碳排放行业进行有序的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和国内的共识。在高碳行业转型的过程中,产业转型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有必要对转型金融加强专注和布局,同时创造多样性和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海通证券办公室主任舒芸芸提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转型金融发展奠定了
政策基石,不断出台的各项政策也切实为企业发行转型金融债券、申请转型金融贷款减少了障碍,为投资者投资转型金融产品拓展了空间。在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的同时,市场需求逐步旺盛。据国际能源署报告,中国的碳排放绝大部分来源于
电力部门和工业,尤其是其中电厂、油田等大型企业具备相当强的改造自身生产设备的意愿,同时也具备良好的信用条件。资金端上也有更多的主体寻找更符合ESG理念的项目。转型金融由传统高碳行业的减碳改造应运而生,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