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在大中华区实现了连续六年降低运营中的
碳排放,在整个产业链上公司自身产生的碳排放不到20%,但供应商采购原料就有48%的碳排放,对供应商的碳排放管理对公司绿色低碳发展非常重要。”6月13日,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在2023上海国际
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现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化工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具有高耗能特点,且化工产品众多、产业链条长,行业整体减碳任务艰巨。
2022年,巴斯夫在生产运营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17.6万吨,同比减少0.5%。
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1885年进入中国
市场,在国内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南京、重庆和湛江(建设中),其中上海创新园是巴斯夫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目前,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自身(范围1和范围2)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25%,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楼剑锋表示,公司能够持续降低碳排放,主要得益于公司利用数字化和全新技术优化能源效率,并不断加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去年巴斯夫共获得了一千多个专利,其中40%都和可持续发展相关。”
他介绍,巴斯夫在德国路德维希港试点的全球首个大型蒸汽裂解装置,用绿电代替天然气燃烧来驱动蒸汽裂解,与传统蒸汽裂解装置相比,该技术有望实现减少至少90%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今年投产。
同时,巴斯夫在中国还大规模参与了绿电交易。去年,巴斯夫大中华区绿电采购量达3.3亿千瓦时。截至2022年底,巴斯夫是长三角地区最大、全国第二大的绿电购买方。另外,巴斯夫计划到2025年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投入运营后,将实现100%使用绿电。
6月11日,由上海化学工业区和巴斯夫牵头,上海化学工业区相关企业联合发起的上海化学工业区绿电联盟成立。该联盟由政府主导,旨在为企业引入更高比例、更长期稳定的绿色
电力。
“巴斯夫希望起到一个引领作用,跟上下游的伙伴通力合作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楼剑锋表示。
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碳排放范围共分三类:范围一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范围二为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电力、热力、蒸汽和冷气等;范围三指公司价值链中产生的其他间接排放。
“我们自身能把范围一、范围二做好,包括通过创新的低碳技术、购买绿电、发展碳捕集等,但范围三涉及上下游合作伙伴,不同企业设定实现碳中和的标准不一,需要引导合作伙伴树立同样的低碳理念。”楼剑锋强调,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设定相应的可持续进入门槛。
碳排放核算是有效开展各项碳
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楼剑锋建议,“国家在碳排放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审计制度以及激励制度,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共同减碳。”
“为提高化工行业供应链的整体可持续性,巴斯夫计划到2025年将公司90%的采购项目加入可持续发展评估,目前这个数字是85%。”楼剑锋表示。
2021年10月,巴斯夫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上下游10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共建联盟”(Sustainability Covalence),旨在联系产业链合作方,推动行业低碳发展,推广循环经济。
德勤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表示,对于很多行业,如农产品、建筑、化工产品及房地产等,价值链的碳排放远超企业自身碳排放,因此促进价值链的减排和低碳发展,对全社会实现碳中和中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