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总量控制,碳排放交易才真正有意义。”这是不少环保专家多次重申的观点。而他们口中这种真正有意义的碳交易也即将在我国实现。
在昨日国新办举办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透露,我国正在探索的7个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金额突破了5亿元。目前,中央将碳
排放权交易明确列入今年的中央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我国确定将出台关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及其分解机制的方案,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有望在今年底尽早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令碳排放权交易有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国家发改委主任解振华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能耗强度和
碳强度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碳强度下降了5%。不可否认,未来如果我国想继续保持这一力度,探索更加
市场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就应尽快建立起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能够有效实现
减排的碳交易市场。此前,
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等多位专家曾多次强调,如果碳交易一直停留在不限制总量随意买卖的阶段,交易的减排目的就难以实现。
“搞碳交易离不开总量。”苏伟直言。因此,苏伟表示,在此前试点碳交易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启动了对相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的要求,奠定了全国开展碳交易的基础,此后,我国将出台关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及其分解机制的方案,加快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争取2016年开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