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认为,生态崩溃可能将比预期更早发生,包括亚马逊雨林在内,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生态系统未来几十年内都将面临灾难性崩溃的风险。6月26日发表于《自然 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的《多种更频繁、更复杂的因素加速地球生态系统崩溃》(Earlier collapse of Anthropocene ecosystems driven by multiple faster and noisier drivers)一文给出了该结论。
生态崩溃的主要表现是生态系统特有生物、特征生物群或非生物特征逐渐消失。生态临界点是生态崩溃的一个关键阈值,越过该阈值标志着生态崩溃的开始,生态系统状态将发生巨大变化,引发严重后果。
此研究由四位来自英国多个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完成。研究搭建了拥有70000个变量的计算机生态模型,通过对两个湖泊生态系统和两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模拟了生态临界点加速到来的过程。
以亚马逊雨林为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此前认为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临界点会出现在2100年,此前关于亚马逊雨林生态临界点的研究大多集中关注单一破坏因素,而威洛克的研究将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水资源枯竭、森林退化、河流污染等多种生态压力综合分析,通过计算机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临界点将提前。
此次研究的参与者之一西蒙·威洛克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亚马逊雨林的生态崩溃很快就会发生,现在我们看到的极可能是亚马逊雨林的最后一代居民。”
在四个类似的计算机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生态压力和极端气候将生态临界点出现的概率提升了30%至80%。并且,研究者发现,即使主要生态压力保持稳定,15%以上生态系统也会因生态压力和极端气候而崩溃。换言之,即使生态系统在目前得到了可持续性保护,全球气候变暖、污染、过度开发、极端天气事件等
问题,也可能造成生态崩溃。
研究发现,目前地球的生态系统已经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加快处于高压之下。人类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新增的生态压力和极端气候会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间转移,单一生态系统的崩溃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邻近生态系统接连崩溃。
基于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
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更紧迫的行动。“从本世纪下半叶开始,地球上的大型生态系统将陆续到达生态临界点。”西蒙·威洛克表示,“没有人能够提供修复生态系统所需的自然资本,生态崩溃将难以恢复。”
威洛克的研究使用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路,微小影响的累计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研究重点关注了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因素,但是同样的思路也可以运用于生态修复。威洛克向《卫报》提到了洱海的例子。此前,洱海生态系统的崩溃速度由于农业污染远快于科学家的预测。近年来,随着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的应用,洱海的生态系统已经有所恢复。
“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多方共同行动可以帮助生态恢复。”威洛克说道,“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