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极,特别是南极半岛的降水存在较大的年际变率。近年来此地区的科考、旅游和渔业发展迅猛,这些活动都会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西南极(包括南极半岛)的降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厄尔尼诺作为气候年际变率的最强信号,虽然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但其可激发向西南极传播的罗斯贝波列,通过调节阿蒙森低压,对南极尤其西南极区域的降水、温度等产生影响。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对西南极降水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我们对厄尔尼诺与南极气候之间遥相关关系的认识存在矛盾。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双林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雪杨研究生和张超博士后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istinct impacts of two kinds of El Nino 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and West Antarctica in austral spring”的研究论文,通过对厄尔尼诺事件进行分类研究,明确了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西南极和南极半岛降水的不同影响,并解释了两者关系的不确定性
“以往研究得出西南极,特别是南极半岛降水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弱相关关系,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区分厄尔尼诺的两种主要类型,如东部型和中部型”,李双林研究员说道。
李双林研究员继续解释道:“东部型和中部型事件对阿蒙森-别林斯高晋海的降水具有相似影响,但对威德尔海(包括南极半岛东部)的降水影响相反。两类厄尔尼诺引发的西南极降水响应存在相互抵消的部分,这是以往研究中厄尔尼诺信号对西南极降水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所在。”
在东部型事件期间,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各激发一支罗斯贝波列,两支波列向东南方向传播并汇合于西南极,在罗斯-阿蒙森-别林斯高晋海和威德尔海上空分别激发出一个异常反气旋和气旋,别林斯高晋和威德尔海受南风异常控制,使得降水减少;在中部型事件中,仅存在一支振幅较弱且位置偏西的罗斯贝波,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别林斯高晋-威德尔海分别被异常反气旋和气旋控制,阿蒙森-别林斯高晋海盛行南风异常,有利于降水减少,而气旋东侧的异常偏北风可将低纬度暖湿空气向南输送,有利于威德尔海降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