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担心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目前全球已至少有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食品出口禁令。
由于此前的强降雨严重损害农作物,大米供应减少,价格猛涨,印度政府于7月20日宣布,针对部分品种的大米实施出口禁令。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至少有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20多条食品出口禁令,种类涵盖大米、小麦、糖等。禁令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气候变化影响下,农作物减产、价格上涨的担忧。
以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为例,该国官方预测,受厄尔尼诺等气候因素影响,2023年至2024年各类冬季作物总产量预计将比上一年下降34%,至449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下降34%,大麦产量下降30%,油菜籽产量下降41%。此外,南欧的橄榄、美国的大豆和玉米收成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国家的农民已经开始尝试改变农作物的种植品类。彭博社日前报道称,在印尼,不少农民放弃了种植多年的水稻,转而种起卷心菜、辣椒、玉米等。而作为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在今年5月份要求农民减少水稻种植,并推荐耕种更多耐旱作物,以应对干旱少雨的局面。不过,这些举措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大米等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供应趋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