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2014-12-3 08:59 来源: 易碳家期刊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七大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政策扶持与引导鼓励。

  据了解,在国务院鼓励的七大新兴产业中,低碳经济实际上占一半以上份额。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电动车可以说近乎是100%的低碳行业,而其他新材料等行业也有不少涉及低碳。市场分析师不无乐观地估计,七大新产业50%是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这意味着低碳经济开始由“配角”向“主角”转变,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

  时光指针拨回到5年前。2009年11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加上去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一时间,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充斥了人们的眼球,有关“碳”的话题一时风光无俩。但事实上,当时人们对“低碳”的解读更多地限于日常生活领域,诸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多骑自行车上班等,而很难想象怎样把这一概念产业化,进行经济上的“实操”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表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在日常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改变既有的存量较少的使用能源种类,同时防止因追求GDP而过度浪费投资,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

  有关专家表示,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量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发展经济的一种最佳模式,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做过有关的测算:中国构建绿色经济,未来20年需要投资约40万亿元,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蛋糕”。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