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CUS技术还面临成本较高、商业模式欠缺、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挑战,高
碳排放企业还应“对症下药”,综合考虑到自身排放特点、成本能耗等因素推进CCUS技术应用。
“过去一年,中国示范项目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煤电碳捕集示范项目规模从过去的12万吨/年,逐渐增长到2021年的15万吨/年,再到今年投运的50万吨/年和正在建设的150万吨/年。”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杨晓亮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行业覆盖面扩大,包括
水泥、
钢铁、
化工等主要难
减排行业均已开展相关示范,不同行业的捕集成本也随着试点示范的开展逐年下降,为将来CCUS的规模化商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CCUS技术水平、项目示范、
市场推广等各方面都已获得长足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CCUS技术还面临成本较高、商业模式欠缺、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挑战,高碳排放企业还应“对症下药”,综合考虑到自身排放特点、成本能耗等因素推进CCUS技术应用。
应用成果不断突破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清华大学近期联合牵头发布的《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相关部门已发布70余项CCUS相关
政策文件,涉及规划、标准、路线图、技术目录等。同期,中国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已接近百个,其中已投运项目超过半数,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约400万吨/年,注入能力约200万吨/年,较2021年分别提升33%和65%左右。
政策不断完善的同时,技术不断进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CCUS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丰富,各环节技术都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具备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管道输送、利用与封存系统设计能力和近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基础。
同时,CCUS技术项目的落地场景也愈加丰富,当前我国规划和运行CCUS示范项目涵盖
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CCUS技术成为高碳排放行业青睐的降碳“利器”。
清华大学
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鲁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行业内其它减碳手段相比,CCUS存在诸多特定优势。“一是在可再生能源占比相对较小的时期,CCUS可帮助高碳行业向低碳化平稳过渡,降低绿色转型带来的资产搁浅风险;二是可帮助
航空、
石化、钢铁等难减排的工业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抵消不可避免的排放;三是CCUS技术能够将捕集的碳元素提供给各行业,实现绿色循环利用,增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经济性。”
规模化发展受制约
尽管我国CCUS技术发展迅速,但多位专家也坦言,我国CCUS技术推广还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碳中和中心主任徐冬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CCUS项目成本主要包括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以火电为例,安装碳捕集装置导致的成本增长预计为0.26-0.4元/千瓦时。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做碳捕集和封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现在发电、钢铁、水泥行业的赢利能力都不强,就更没有富余资本去投建碳捕集封存项目。”
不仅如此,《报告》还指出,国际经验表明,政府通过金融补贴、专项财税、强制性约束、碳定价机制等手段支持CCUS,能提高企业积极性,推动技术商业化。与国际上拥有丰富CCUS应用经验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
针对我国CCUS技术发展源汇匹配不佳的
问题,《报告》指出,中国大规模排放源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化石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而适合封存的盆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全国性管网系统的缺乏,极大限制潜在二氧化碳封存容量的实际利用。
在杨晓亮看来,我国CCUS技术各环节与规模化商用虽然还有不同程度的距离,但近年来CCUS示范项目的快速进展为未来发展“打了样”。“目前所有CCUS示范项目都是有益尝试,通过进一步推进示范项目,电力和难脱碳行业将积累学习经验,从而提高CCUS项目系统的设计能力、集成能力、开发能力、建设以及运行能力。”
因地制宜实践
面向现存的成本挑战,徐冬建议:“企业应本着‘以销定产’的原则,最大限度开展可以实现‘不亏钱’规模和模式的CCUS项目。同时,应广泛开展合作,如可以进行二氧化碳驱油的油气行业,积极与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开展合作,打通整个CCUS产业链。还可以开展企业CCUS发展路线图研究和顶层设计,通过开展百万吨级/年以上的大规模CCUS一体化集成示范项目,进一步降低CCUS产业链的成本。”
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在投建CCUS项目时,还应全方面考虑经济、技术、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技术应用方式。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处长张贤指出:“目前各行业的CCUS技术路线主要由企业自身排放特点、CCUS相关技术成熟度、能耗成本等因素决定。建议高碳排放企业在选择技术路线时要兼顾以下三方面:一是应充分结合企业、行业和周边环境的特点和需求,综合考虑CCUS全链条成本和收益。以二氧化碳消纳为例,技术路线的选择需要结合周边地质条件和市场需求,例如在风光资源好或化工市场需求高的地区,可考虑开展二氧化碳合成化学品;二是要考虑未来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可能性,目前CCUS技术发展迅速,建议在部署CCUS技术时为未来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留有余地;三是大型企业从长期、整体的角度统筹规划技术路线,统筹不同排放源的二氧化碳
运输与消纳,企业内部可互为源汇,或形成规模经济进一步降低成本,发挥自身优势,促进CCUS示范与商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