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银行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大潮

2023-8-10 14:40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张冰洁

  企业有了碳表现,贷款利率有优惠。眼下,中华大地千行百业都在向“绿”而行。

  “没想到,我们减少碳排放,还能享受到银行的贷款利率优惠。”今年2月,兴业银行郑州分行落地9476万元15年期“碳减排挂钩”贷款,专项用于某新能源开发企业灵宝市苏村梨子沟17.6MW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创新引入‘碳减排挂钩’模式,将企业的贷款利率与项目发电量即碳减排量挂钩。”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企业实现预期发电量目标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对项目贷款执行优惠利率。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背景下,各家银行积极融入绿色发展大潮,与之匹配的各项政策、标准也在持续推进和完善。

  2021年11月8日,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

  自该工具创设落地以来,各家银行机构积极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和考评体系,推动该项工具及时落地见效。当下,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已经精准、有力地支持了一大批绿色低碳企业转型发展。

  “截至6月底,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工具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和245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433亿元和1648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近日在介绍关于“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750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作用显现

  绿色项目扩容增量

  盛夏时节,《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省,成百上千块光伏发电板逐光而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特高压电塔和特高压电线则在天空中架起了一座座银白色的桥梁,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专门为输送清洁能源建设的远距离输电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又称“青豫直流”工程。经过1563千米的“空中走廊”,这条能源“大动脉”正源源不断地向中原大地输送着“绿色能量”,以“青海之光”点亮了“中原之灯”。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有着无限的“风光”资源。然而,光伏发电虽好,却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

  “水电具有强大的调节性能,与光伏形成互补,可以让光伏发电更加稳定、安全。”来到位于青海省尖扎县的李家峡水电站,5号机组正在加速扩建,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着“水光互补”项目的运作机制。

  作为“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主要调峰电源,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扩机的拉西瓦水电站4号机组、李家峡水电站5号机组主要配合光伏、风力发电间歇性电源运行,扩机完成后,可以节约标准煤454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52.5万吨。

  “自项目建设开始,我们便发挥绿色金融集团化产品优势,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不断为相关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兴业银行西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投放绿色项目贷款20.29亿元,其中,17.08亿元被纳入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激励作用下,近年来,各家银行机构对碳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例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加强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通过精准投放专项信贷资金,支持碳减排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银团贷款牵头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提供20年期限融资,项目为上海市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后的首个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38万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分行近期在广西南宁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场景业务,用于总装机容量8.4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目前的燃煤火电厂相比,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2463.7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53.64吨,节能降耗及环境效益显著。

  “先贷后借”直达机制

  推动银行、企业资金成本同步下降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助力下,自2021年以来,银行与低碳企业的绿色资金成本实现了同步降低,各家银行针对碳减排领域的放贷意愿正在不断提升。

  按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相关规定,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相较于传统的基础货币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避了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下可能产生的商业银行‘惜贷’现象,提升了银行放贷的能力。”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理事长史建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从贷款利率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为1.75%,属于目前最低的再贷款利率,降低了银行绿色贷款的资金成本,可引导更多的公共和私人资本流入低碳减排领域。

  “我们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获得的低成本资金,会全额、及时、直达返还给相应的经营机构。”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助理陈亚芹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可以说,通过这项货币政策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碳减排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

  恒丰银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披露表显示,该行2022年第四季度新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4%,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以来,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

  “‘先贷后借’的机制尊重市场化原则,推动市场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既能够更有力地管理资金流向、降低信贷风险,也能够避免对传统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抽贷断贷,保障了能源的总体供给能力,更好发挥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作用。”史建平表示。

  “截至今年一季度,我们申请获批碳减排支持工具共265亿元,这些资金支持了约700余家客户、近800多个项目。”陈亚芹表示,“我们对每一笔项目都进行了碳减排量的核算,大概实现了近1000万吨的碳减排量。”

  延期、扩面、增量

  服务下沉区域市场

  今年初,人民银行印发通知,确定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并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原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陈亚芹表示,在引入一些中小型地方法人机构和外资银行后,该项工具可以更多、更好地服务下沉的区域市场,惠及更多具有技术性的项目类型。

  在业内专家看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延续和扩围,十分必要且及时。

  “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资金,区域中小银行对低成本的资金需求其实更为迫切,且客户群体中以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为主,因此,该工具逐步扩展到更多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与地方的绿色低碳转型。”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中财绿指(北京)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施懿宸看来,将外资银行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一方面可以借鉴其在碳减排方面先进的经验;另一方面也释放出我国在碳减排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信号。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延期扩容以来,全国各地多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做好融资对接,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速落地。

  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相关部门的联合指导下,浙江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创新推出“绿能贷”“绿色低碳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推动碳减排贷款加速投放。

  截至今年5月中旬,浙江省首批地方法人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顺利落地见效。杭州银行、宁波银行、湖州银行等3家地方金融机构共投放碳减排贷款13笔、金额5206万元,加权平均利率3.56%,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9万吨。

  随着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惠及面进一步扩大,南京银行成为江苏省首批获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指导下,南京银行首批碳减排贷款为高邮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合计提供资金支持6.245亿元,据初步测算,累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4万吨。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力度,围绕光伏能源、生物质能源、储能设施建设、重点行业技术改造等碳减排重点细分领域,深度服务绿色企业和项目。”南京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多措并举

  进一步巩固政策成效

  落地实施近两年来,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资金“解渴”程度不够、适用领域有限以及项目期限不匹配等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在业内专家看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初步明确了碳减排重点领域,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的投资,但目前来看,资金投入总量还远远不够。

  “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中国总资金需求规模约139万亿元,约占当年GDP2.5%左右,长期资金缺口年均在1.6万亿元以上。”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预测,“未来,还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的投入。”

  从目前信贷资金的投向来看,不同低碳领域信贷投放存在“冷热不均”现象。

  “通过分析我行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应用情况,并参考市场上同业的信息披露,我们发现,90%甚至95%的信贷资金都投向了清洁能源这个领域。”某股份制银行绿色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

  根据人民银行要求,当前,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3个领域。然而,国家发改委2023年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对绿色产业的分类和定义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从原来六大类改为七大类,分别为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绿色服务。

  “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3个碳减排领域,体现了初期支持行业企业领域‘小而精’的特点。”史建平建议,后续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形成更有效对接。

  “同时,也要解决贷款期限与项目期限相匹配的问题。”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在考虑展期后最长为3年,无法完全覆盖一些项目正常的建设还款周期,建议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期限,使之更好地与项目建设还款周期相匹配。”

  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同,形成同频共振的合力。

  “未来,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信贷、基金、保险、信托等多样化金融产品来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应用与选择范围。”在史建平看来,除了金融机构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以外,还需尽快出台详细的信息披露相关指引性政策要求,助力金融机构客观、明确地识别“绿色”和“转型”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

  邹澜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实施好存续的工具,对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领域延续实施期限,多措并举,巩固政策成效,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工具,持续支持普惠金融、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