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碳效率分析与产品开发研究

2014-3-27 10:2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三、沪市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现状与问题
 
1、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现状
 
       随着近几年上市公司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跨市场上市的公司开始尝试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有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经过分析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并且开始尝试遵循国际标准披露有关能源消耗、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再利用方面的数据。
 
       本报告主要通过在线问卷调研、电话调研、实地调研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沪市上市公司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力图对公司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我们采用在线提交和电话回访的形式对944家上市公司发放有关碳排放信息的调研问卷,回收了问卷509份,其中378家公司反馈了完整信息,131家公司提供了部分信息;然后再重点选择2012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较好的公司作为实地调研的样本,重点去上汽集团、复兴医药等几家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沪市60%的上市公司已经设立单独的部门来承担环境、能源消耗以及公司减排的具体责任,以及实现气候目标的各种激励机制;超过85%的公司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已经开始重视温室气体的排放;65%的公司已经着手设立具体的减排目标;57%的样本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减排计划并鼓励有关减排活动的投资;56%的样本公司都已经自愿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并且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中,大约95%的公司都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涉及能源消耗、环保以及气体减排的内容。在碳排放核算方面,只有40%的公司完整地提供了有关水、电、煤、蒸汽以及制冷等能源消耗的数据,并且只有不到20%的高耗能的企业提供了相关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对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一些公司在碳排放信息核算和披露方面开始尝试与国际接轨,评估公司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在碳排放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碳信息披露的动力。公司目前越来越重视环境变化对自身生产的影响,也开始重视通过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来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但是,公司都感觉无从下手,一方面缺少国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自身采取行动的动力不足。
 
      二是信息保密问题。公司在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都比较谨慎,考虑社会影响和国家监管等问题都不愿意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
 
      三是缺乏统一披露规则与标准。目前国内对碳排放的核算和报告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公司对碳信息披露没有依据的标准,也没有相关机构对信息披露工作进行指导。
 
       四是缺乏碳数据审计。公司对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比较随意,很多已经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尚待讨论,国内也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公司披露数据进行审计。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