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长弗兰克·延森:碳中和模式可以在北京复制

2014-12-5 23:29 来源: 人民网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长弗兰克·延森(摄影:人民网 郑青亭)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郑青亭)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连续多年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除了以小美人鱼为代表的童话、色彩斑斓的北欧传统建筑,以及悠闲自在的生活气氛,正在北京访问的哥本哈根市长弗兰克·延森对人民网记者表示,让这里充满活力的秘密还在于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09年3月18日,哥本哈根市公布了一项为期16年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宣布要建设全球第一个碳中和城市,使该市的二氧化碳总排量降低为零。该计划分两阶段实施:2015年,使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2025年,降低为零。

目前,哥本哈根的碳排放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40%以上,这让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计划看起来充满希望。鉴于这一进展,哥本哈根于2014年被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的称号。

“对我们来说,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实现这一目标。”延森指出,这是关乎哥本哈根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燃料早晚有一天会用尽。我们很早就看到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一直在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方式。通过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将让哥本哈根变得更加绿色。”

在公布零排放的计划之后,哥本哈根市政府提出了50项具体措施。比如,采用集中区域供暖方案,目前已满足98%城市供热需求,热能主要来自先进高效的垃圾焚烧站。又如,推广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方式,并发展电动车和氢动力车。当前已有一半的哥本哈根居民骑自行车出行,每年可节省4300万美元因污染、噪音、事故和拥堵带来的成本。另外,要求发电厂采用风力、地热和生物质能发电;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绿色能源开发等。

零碳排放的目标一旦实现,将带来怎样的变革?“2025年之后,哥本哈根不仅会变得更加绿色,还会在环保领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延森说,“同时,作为环保和节能领域的先行者,我们将会引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的模式将影响到到世界其他城市,让更多的城市共同努力实现全球碳减排的目标。”据估计,城市碳排放占到了世界总碳排放的70%。

11月,中国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对此,延森评价道:“中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节能减排计划。这不仅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对世界来说也是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前进方向。”

在延森看来,“哥本哈根模式”将帮助中国实现这一目标。“丹麦拥有一批在环保技术领域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为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和中方展开更多的合作。”

据悉,有20多家环保技术领域的企业和机构代表陪同延森访问北京,并与中方相关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预计到2020年,丹麦对华热力技术出口总值将是现在的3倍,达到2.15亿欧元。

与北京的低碳对话

昨天,延森在北京体验了一把公共自行车骑行活动。他与陪同人员在人民大会堂西侧骑上公共自行车沿长安街向东,在正义路的租赁点归还了自行车。“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北京就像哥本哈根一样,地势平缓,有很多自行车专用通道。另外,昨天的天气也不错。”延森对记者这样说道。

哥本哈根可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自行车城市”,有大约4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通道。“在哥本哈根,不是只有穷人才骑车,商人、市长、部长都骑车上班。”延森说,尽管哥本哈根在冬天很冷,但他的妻子就是忠实的“骑行一族”成员,一年四季都骑车上班,而他个人除了在雨天担心泥水弄脏西装,平时也常常骑车上班。

据延森说,这样的自行车文化也曾在哥本哈根一度遭遇危机。“在七十、八十年代的时候,骑自行车的人少了很多,但随后我们投了很多钱,修建了大量的专用通道,让这种文化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又兴盛了起来。”

“1993年,我来北京的时候看到了很多自行车,我觉得大概有600万。但现在不是了。有人告诉我,现在你们有600万汽车了。”延森打趣说道。

在他看来,骑车有助于解决北京的交通拥挤问题,增加城市的通勤效率,并减少空气污染。“我知道雾霾让很多人放弃了骑车,但我认为,北京很快就会大量使用柴油、电力的汽车,空气会变得好起来,大家就可以骑车出行了。”

背景:北京-哥本哈根友好城市

北京与哥本哈根于2012年6月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双方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绿色交通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本次北京之旅是哥本哈根市长延森第4次正式访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