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绿色金融将以碳交易为先导
9月24日,《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出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学术顾问李晓西在会上说:“东部城市绿色发展状况整体较好,中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不居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需提升,东北四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良好。”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意味着我国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实现绿色发展仍须继续努力。
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绿色经济是寻找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说。
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自2002年-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最高达到了16%,一度超过GDP增长率。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能源消费速度才有所下降。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费,大量的排放物和废弃物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国际上,我国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而
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心。如何在环境、资源和发展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李晓西表示,绿色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绿色与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同时实现的,绿色是发展应遵循的轨道,发展是实现绿色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家加大
节能减排力度的同时,各地地方政府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支持行动越来越多,但支持的力度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树立绿色发展的典型,交流绿色发展的经验是重要的。”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政府同样的支持力度下,各地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管理水平的差距。”政府支持力度一样强但是绿色发展并不好的地方,反映出当地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
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绿色发展指数反映出的这一问题比排名顺序的前后给予地方政府的警示更为重要。